為準確把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要求、新任務,系統謀劃部署信用建設工作,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組織召開了《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解讀培訓會,邀請專家學者對《意見》內容、創新點等進行分析解讀。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及部分行業協會、信用服務機構代表等百余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會議。
權威專家解讀政策要點
明確信用建設實施路徑
培訓會上,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意見》進行了解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吳晶妹提出,《意見》的出臺標志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新的時期,對實踐中存在爭議、模糊不清的事項進行了規范和明確,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意見》首次將“市場驅動”寫入總體要求,進一步明確弘揚誠信文化的重要性,指明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融合、信用獎懲合理合法將成為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強調社會信用體系要覆蓋各類主體、制度規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三大特征,作為基礎制度,為社會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中國政法大學品牌與社會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劉瑛提出,《意見》基于各類政策要求的理論依據和近年信用建設的實踐依據,提出了信用建設的總體戰略目標,制定了“六個堅持”的實施原則,并突出強調信用建設的四個主體。《意見》不僅系統謀劃了未來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藍圖,更是從法律視角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指導,從“一個基礎、兩化、三項制度、三種機制、三個強化、兩個維度”給出了全方位、系統化的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建立牢固的基礎制度、完善的法律框架、統一的信用標準和規范,深化政府信用,強化司法公信,保障信用信息安全,推動國際信用合作,促進信用經濟的法治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強化統籌部署
扎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任務
下一步,北京市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好《意見》各項要求,健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充分運用信用建設作為抓手,推進各行業領域健康發展,培育具有示范效應的信用應用創新成果和可復制推廣經驗,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信用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