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通過郵件將病毒植入到一家公司的財務電腦中,竊取到老板的相關信息,并用虛假的老板微信頭像及微信名稱讓公司財務轉賬109萬,幸好在轉賬前向民警咨詢,保住了109萬元的公款。
4月10日下午15時許,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打浦橋派出所接到轄區一家餐飲公司財務人員張先生的求助信息,稱其疑似遭遇電信詐騙。接到報警后,民警迅速反應,叮囑公司人員切勿轉出任何資金,并立即趕往現場。
經了解,當日下午,張先生被一名自稱是“老板”的人和“老板娘”拉入一個微信群。在群聊中,“老板”先是發送了一張銀行電子回單,聲稱有一筆100萬元現金打入公司賬戶,隨后又發來另外兩家公司的銀行賬戶信息,要求張先生分別轉賬200萬元和100萬元作為合作過橋費用,并詢問公司賬戶余額。得知公司賬戶余額為109萬元后,“老板”便催促張先生先轉出100萬元。面對“老板”和“老板娘”的催促,張先生猶豫不決,所幸民警及時趕到。
民警到場后,立即讓張先生暫停轉賬,并建議他與真正的老板進行視頻通話確認。通過視頻通話,民警確認轉賬一事純屬子虛烏有,成功阻止了這場精心布置的騙局,避免了公司遭受巨額經濟損失。
張先生表示疑惑:“我怎么會添加騙子的微信號?他們是怎么知道老板和老板娘的微信昵稱和頭像的呢?”民警檢查張先生的電腦后發現,他曾在不久前收到過一封含有鏈接的電子郵件。張先生嘗試打開鏈接時,因鏈接閃退并未在意,卻不知木馬病毒已在電腦后臺運行。在隨后的半個月時間里,騙子利用木馬病毒窺探張先生電腦中的文件,并利用他使用電腦登錄微信卻不關機的習慣,遠程操控電腦,用張先生的微信號添加自己為好友,修改頭像,成功“克隆”了老板的形象。張先生這才想起,近日手機時常收到陌生人的添加好友請求,原來這是騙子在為實施詐騙打基礎。
民警隨即對公司負責人及財務人員宣傳了最新的電詐手法,并叮囑公司IT人員對公司所有電腦進行全面檢查與殺毒。
警方提示:財務人員掌握著企業的資金安全命脈,務必時刻保持警惕。在嚴格落實財務管理規范的同時,要加強日常防范意識,不點擊陌生鏈接和附件,不隨意添加不明身份人員的聯系方式。轉賬前,務必嚴格按照公司規章流程辦理,落實多重審批復核制度,確保企業資金安全。
來源:新聞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