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一個連說話都費勁的腦癱患者,7年風雨無阻送出7萬多單外賣,養活了自己和兒子,還成了杭州街頭的“勵志姐”!
她叫文景,30歲,先天性腦癱,走路搖晃,說話含糊,求職被拒幾十次,最后硬是靠一輛二手電動車,在外賣行業“殺”出一條生路。
剛開始送餐時,她一小時只能跑一兩單,騎車摔得膝蓋淤青是家常便飯。最扎心的是打電話溝通,顧客一聽她口齒不清,直接掛斷或差評。
可文景偏不信邪:“腦癱怎么了?我搖搖晃晃也能活出個人樣!” 為了練車技,她摔壞6輛電動車;為了趕單,一天爬過28趟6樓,累到腿發抖卻笑著說:“多賺一塊,兒子就能多吃一頓肉。”
這份工作不僅讓她賺到錢,更收獲了陌生人的善意。有次送餐灑了湯,顧客看她瘦小的身影,反而安慰:“沒事,你很棒!”這些溫暖成了她的“充電樁”。
如今,她一天能跑30多單,月入五六千,還給兒子買了新書包。她說:“我想讓孩子知道,媽媽雖然身體不穩,但活得特別穩!”
文景的故事,撕掉了“殘障=無能”的標簽。她用7年7萬單證明:生命的價值不在于身體是否完美,而在于是否敢向命運“亮劍”。
但感動之余,我們更該思考:平臺能否為特殊騎手優化派單規則?比如自動分配低樓層訂單、延長配送時間;顧客能否對“慢一點”的服務多些包容?畢竟,城市的溫度,就藏在每個“等一等”的善意里。
正如文景的車筐里,載著的不只是外賣,更是一個母親的尊嚴、一群陌生人的溫柔,和一個社會對“不完美”的接納。
她搖晃的身影,恰恰是生活最鏗鏘的答案:“摔倒了又怎樣?爬起來,照樣把日子跑成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