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1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收盤顯著下跌,三大指數均跌超2%,再迎“黑色星期一”。
據報道,當天,美股開盤便出現下跌。截至收盤,紐約股市三大股指顯著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971.82點,跌幅2.48%,標準普爾500指數收跌2.3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2.55%。
然而,“跌跌不休”的資本市場并未阻止美國政府繼續揮舞關稅大棒。據路透社4月21日報道,在結束長達一年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后,美國商務部當天決定對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制造商征收高額關稅,最高稅額竟達到驚人的3521%。
據報道,美國政府當天決定對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制造商征收高額關稅。太陽能電池和面板產品將面臨根據產品原產國而定的“反補貼稅”:越南為395.5%,泰國為375.2%,馬來西亞為34.4%。由于“拒不配合調查”,來自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將面臨3521%的關稅。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業下手(資料圖)
此外,一些主要制造商還將面臨針對特定公司的關稅。其中,位于馬來西亞的晶科能源公司面臨41.56%的關稅,位于泰國的天合光能面臨375.19%的關稅,位于越南的晶澳太陽能公司可能被征收約120%的關稅。
報道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在6月就上述決定進行投票,以確定最終的關稅水平。
去年4月,韓國韓華Qcells、美國First Solar、瑞士梅耶博格、挪威REC Silicon等七家在美國經營的太陽能制造商提交請愿書,呼吁拜登政府出手,保護他們在美國太陽能行業的數十億美元投資。
美國太陽能制造貿易委員會同時劍指中國光伏企業,污蔑在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設有工廠的中企“涉嫌傾銷”并接受“不公平的補貼”,導致美國產品缺乏競爭力。
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2024年,美國從這四個國家進口了價值129億美元(約合942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產品。但路透社指出,在美國政府去年發出關稅威脅后,全球太陽能貿易發生了巨大變化。數據顯示,今年,美國從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這四個目標國家的進口量僅為一年前同期的一小部分,而老撾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出貨量卻在上升。
美國政府這一決定引發來自美國行業組織的強烈批評。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對路透社指出,關稅將損害美國太陽能生產商的利益,因為這些關稅會提高進口太陽能電池的價格,而很多美國本土的太陽能設備生產商需要使用這些進口太陽能電池完成最后的組裝工作。
彭博社同樣稱,上述關稅政策將使部分制造商受益,但同時也將對長期依賴外國供應的美國生產商造成沖擊,并加劇受美國政策變化影響的太陽能行業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和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