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滬上阿YI
2025年4月18日,古都西安的大雁塔下,長安福特以一場別開生面的“福探長盛典”,向探險精神與用戶價值交出了一份答卷。
這場以“敢問路在何方,共赴心中昆侖”為主題的盛會,既非傳統意義上的新車發布,也非技術參數宣講,而是一場匯聚了6萬余名“福探長”的探險派對。
自2021年啟動以來,“福探長行動”便以“文明探旅”為內核,通過《福探長公約》、公益行動和“地表探尋計劃”三大載體,構建了一個以用戶為核心、以社會責任為紐帶的圈層體驗平臺。
因此,這場盛典的意義不僅在于慶祝過往成就,更在于向外界宣告:車企與用戶的關系,可以超越冰冷的交易,成為一場雙向奔赴的價值共創。
從征服自然到與自然共生
在“福探長”的詞典中,“探險”被重新定義。它不再是征服自然的壯舉,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承諾。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態監測,到敦煌戈壁的防風固沙;從阿尼瑪卿雪山的雪線考察,到昆侖死亡谷的硬核穿越。
從“福探長”項目正式開啟以來,長安福特與福探長們用125余場行動,將品牌精神轉化為守護地球的微小而堅實的力量。
從三江源生態保護到敦煌防風固沙,從阿尼瑪卿雪山攀登到昆侖死亡谷穿越,福探長們從一次又一次的出發當中,找到了探險更深層的內涵。對于每一位福探長而言,真正的探險,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與自然共生;不是抵達終點,而是讓每一步都有意義。
這種轉變的背后,是車企傳播路徑的顛覆。
過去,品牌熱衷于用廣告轟炸用戶;如今,長安福特選擇讓用戶成為故事的書寫者。正如一位車主所言:“在福探長俱樂部,集體力量擰成一股繩,我們不再是孤獨的個體,而是共同價值的守護者。”
品牌與用戶如何構建可持續的關系?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內的所有人都認知到了,如何與用戶構建起緊密的聯系,在如今這個時代成為了車企能否運營號,能否持續運營好的重要衡量標準。
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找到正確的,可持續的用戶運營路徑。因此,當行業陷入價格戰與流量內卷的怪圈,長安福特用四年時間證明:用戶運營的本質不是“收割”,而是“播種”。
通過“以客戶價值為中心”的堅守,福探長行動被打造成集公益、文化傳承與產品體驗于一體的超級用戶IP。截至2025年,已有超過6萬名車主簽署《福探長公約》,真正與企業形成了緊密的關聯。
這一模式的成功,源于對用戶關系的重構。
蔚來以“用戶企業”構建聯盟,希望通過圈層影響提升品牌影響力及產品銷量;小米以“粉絲信仰塑造“飯圈”用戶圈層搭建。
而福特的解題思路是:用共同的目標連接彼此。
無論是玄奘西行之路的致敬,還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的參與,福探長行動始終將品牌與用戶置于同一價值坐標系中15。這種以價值觀為紐帶的關系,不僅提升了用戶黏性,更讓福特在合資品牌普遍承壓的背景下,找到了止跌回升的支點。
2024年,長安福特凈利潤達20.9億元,占據了福特2024年整體40億利潤的一半。
盡管電動化轉型仍顯遲緩,但通過精簡車型矩陣、優化產能布局的“減法戰略”,福特在燃油車領域穩住了基本盤。更關鍵的是,福探長行動為品牌注入了差異化競爭力——當其他車企仍在比拼配置與參數時,福特已通過用戶圈層的深度運營,構建了品牌難以復制的護城河。
獨特的價值之路
在浮躁的時代背景下,長安福特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價值”之路。
它不追逐流量熱點,而是通過持續四年的耕耘,將用戶運營升華為一場關于責任、勇氣與信仰的長期主義實踐。
當福探長的車輪繼續向遠方進發,這場探索的終點或許并不重要——因為真正的價值,早已在每一寸土地、每一次行動、每一份共鳴中生根發芽。
正如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曉波在盛典上的宣言:“我們滿懷誠意,向勇于探索、心懷大愛的探險精神致敬。”
這不僅是福特的答案,更是對“車企究竟該對誰好”這一命題的最佳詮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