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西部大地上,無數懷揣理想的教育工作者,用腳步丈量祖國山河,以熱忱澆灌教育沃土。 來自張掖市實驗中學的高級英語教師董華,便是其中的杰出教師之一,從教三十二載,深耕杏壇的他,在2024年的盛夏,告別家鄉,奔赴甘南,在合作藏族中學開啟為期一年的支教征程。
初抵高原,董華便遭遇“下馬威”。“剛到的時候,爬幾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夜里常因缺氧驚醒,連胃口也跟著變差。”董華回憶道。他沒有絲毫退縮,他在工作日志中寫下:“缺氧不能缺精神,越是艱難越要堅守。”正是這份信念,支撐他迅速適應環境,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
作為高三畢業班的英語教師,董華深知肩上責任之重。他白天扎根課堂,晚上鉆研教材,結合學生語言特點與認知規律,將多媒體技術與情境教學法深度融合,將枯燥的英語知識變得妙趣橫生。課堂上,他聲音極具感染力,學生們被深深吸引,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學生旦知草說:“董老師的課特別有趣,他給我們講外面的世界,讓我們學習動力十足。”
為深入了解學生,董華將家訪列為“必修課”。 他利用課余時間踏上家訪之路。 有些地區山大溝深,交通極為不便,他常常步行數小時才能到學生家。 在一次家訪中,眼前的景象讓他心疼不已,破舊的房屋、簡陋的設施,他的學生才讓草還在燈光下認真學習,“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個孩子,不能讓他失去學習的機會。 ”董華堅定地說。
目睹學生艱難的學習與生活條件,董華自掏腰包發起愛心助學活動。他不僅給予物質幫扶,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與綜合素質培養,組織各類興趣小組和課外拓展活動,挖掘學生潛能。在他的關愛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升。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要讓教育薪火相傳。”董華主動承擔起“傳幫帶”責任。憑借豐富教學經驗,他積極開展教學講座與交流活動,分享先進教學方法和理念。講座中,他結合自身實踐,深入淺出講解課堂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及有效課堂評價等內容,并與當地教師互動,解答教學困惑。“董老師的講座讓我收獲極大,他帶來的新思想、新方法,為我們教學打開了新視野。”合作藏中的趙寬召老師感慨地說。
潛心教育鑄師魂,撒播愛心樂奉獻。董華的故事,是無數支教教師的縮影。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報效祖國、建功西部”的誓言,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同事眼中的好榜樣。他的事跡,將激勵更多人投身西部建設,為西部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甘南融媒記者拜學媛 吳海平
往期推薦 ●●
// 1
// 2
// 3
編輯丨扎西吉 責編丨后晶晶
審核丨張大勇
獲取最及時、最全面、最權威的甘南新聞,帶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動態!您還可以通過3808804690@qq.com郵箱向我們投稿,歡迎您的參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