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美國副總統,印度人的女婿萬斯帶著老婆孩子,回娘家串門了!
而對于回門的女婿,莫迪也確實是個爽快人,美國飛機還沒落地呢,他就公布了2024年中印的貿易數據,那這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出訪之前
說起來,莫迪和特朗普之間的關系也稱得上是相愛相殺了。
一方面,是特朗普瘋狂吐槽印度那離譜的關稅,并給其起了個綽號,關稅之王。
可另一方面,特朗普也非常清楚印度的戰略價值,也希望能夠通過印度制造來抗衡某個東方制造,所以對莫迪也是有意拉攏。
甚至,曾經的特朗普還公開稱贊莫迪,說他是一位偉大的領導人。
當然了,客套歸客套,該加的稅還是要加的,而且,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早在3月就表示,印度給美國的汽車增加多少關稅,那我們就對印度進行同等反制。
看到這,不少朋友應該會有種莫名熟悉,這怎么在哪見過呢?
那這個反制數值是多少呢?
答案是100%。
有必要為特朗普解釋一下,在這之前,印度對美國的汽車關稅曾一度達到了150%。后在特朗普的逼迫下,才降到了100%。
所以這一次,人家特朗普還真不是亂來。
當然,大家也都知道,特朗普說話向來沒個把門的。
事實上,在4月2日,特朗普給印度開出的對等關稅額是26%。
更要命的是,連越南制造業都想要端回美國的特朗普,也盯上了印度那只下金蛋的母雞,仿制藥企。
要說特朗普雖然稱不上口含天憲,但他的話確實很有殺傷力,前腳表示了對印度藥企的興趣,后腳在4月9日,印度Nifty醫藥指數便應聲大跌。
想來,看過《我不是藥神》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印度那的仿制藥行業相當繁榮,但可能不知道到底有多繁榮。
在2024年印度高達279億美元的出口藥品中,其中有30%以上都賣往了美國。
且在當年印度藥企650億美元的收入中,可能有一半的利潤都來自美國。
對于缺乏出口創匯手段的印度而言,這筆錢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不過,還沒等印度政府想出什么有效的辦法求饒,特朗普卻坐不住了,因為從4月2日之后,任他急得上躥下跳,也沒有等到東大的電話,可美國卻已是沸反盈天,四面楚歌了。
玩砸了。
因此,在4月9日,特朗普又忽然宣布改口,暫時停止對等關稅,重新開始拉攏盟友,比如說印度。
要說特朗普這一次派萬斯前去訪問印度,那真是用了心。
前面已經說了,萬斯的妻子烏莎是印度裔,這一次,萬斯帶著老婆孩子去印度,天然就會讓印度人感到親切。
只不過,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呢。
這不,萬斯的飛機還沒到印度,人家莫迪都已經把賬單給列好了。
只不過這賬單上寫的卻是中印貿易,那這又是為什么呢?
二,莫迪的賬單
雖然由于印度的獨特國情,所以作為印度最高領導人的莫迪,也經常有一些被網友調侃為大仙的荒誕行為。
比如絕食抗議反動派,不吃不喝得神諭,處處展現了虔誠的印度教徒風采。
但作為正兒八經,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政治精英,莫迪其實還算是個明白人,至少沒那么好糊弄。
當他發現特朗普玩砸了之后,就知道要好處的機會來了。
而他也非常清楚美國需要自己做什么。
那莫迪對此的態度是什么呢?
得加錢。
至于加多少錢嘛,就得好好算算賬了。
根據莫迪曬出的這張貿易單,在2024年,中印之間的貿易總額約為1278億美元,其中東大出口額約為1135億美元,而印度出口額只有143億美元,兩國逆差達到了八倍。
如果再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印度向東大出口的商品基本是銅礦,鈦礦這些初級產品。
而東大向印度出口的產品中如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占到了45%,除此之外,印度的紡織業也非常依賴東大的化工產品。
看到這里,可能有不少朋友會有些納悶,莫迪將一個離不開東大的印度展現給美國,這是在向美國示弱嗎?
恰恰相反,他是在向美國展示價值。
因為在我們看來,這份貿易數據寫著的是印度經濟離不開東大工業。
可在莫迪看來,這上面寫著的卻是東大離不開印度的dollar。
畢竟在這份數據中,確實是東大從印度這里轉走了近千億美元。
莫迪認為,在必要時,自己完全可以以此來拿捏東大。
如果再結合一下之前的印美貿易額,那就更有門道了。
2024年,印度和美國的具體貿易額還沒有出爐,但在2023年,兩國的貿易總額則約為1183億美元,和同期的中印貿易額大致相當。
但有趣的是,當年印度對華貿易額為逆差,約為840億美元,而對美卻是順差,約320億美元。
那這是不是表示,美國可以通過兩國貿易來拿捏印度了呢?
答案可能與此恰恰相反。
就以前文所提到的仿制藥為例,根據咨詢公司艾昆緯(IQVIA)的一項研究表明,僅在 2022 年,印度仿制藥為美國節省了2190億美元。
沒辦法,印度仿制藥那確實是便宜。
所以,現在在莫迪的算盤上,東大因為對印度處于貿易順差,所以應該對自己客氣一點,而美國又一直在占印度便宜,又還要靠自己來緩解其在亞洲的壓力,自然也應該給點好處。
要說這算盤打得確實響,可問題是能成功嗎?
三,急也沒用
要說這一次,印度對于萬斯的接待,絕對稱得上是隆重,而莫迪更是熱情,熱情地讓萬斯都有點不適應了。
正常情況下,因為此次萬斯對印度的訪問期限是四天,所以,莫迪和萬斯的碰面應該是在第三天或第四天。
大家先相互通個氣,私下協商,排完雷后,再王對王,免得大庭廣眾之下傷了和氣。
在當天,莫迪就急不可耐地和萬斯談起了正事,直接略過了事先商量的環節。
那莫迪為什么這么急呢?
對此,印度的《經濟時報》給出了解釋:農民又一次沖進了印度新德里。
為什么說又呢?
因為自莫迪上任以來,他的農業改革不僅沒有讓農民受到實惠,反倒是讓農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經常有數萬乃至十數萬農民來到新德里抗議。
比如在2020年,印度中央出臺了三項農業改革法案后,莫迪稱贊這是走向新世界的大門,但很快就有至少30萬來自各地的農民憤怒地沖進了新德里,宣泄著自己的不滿。
所以,莫迪不僅希望能夠借助萬斯出訪,來為印度謀取好處,也希望能夠借此轉移一下民眾的注意力,安撫一下憤怒的農民。
而萬斯也確實帶來了一些好消息,比如特朗普已明確表態,會繼續支持印度制造業的發展。
所以,估計美國還會通過增加對印度制造業扶持力度為條件,來獲取印度的支持。
但前景不會太樂觀,正如前文所說,特朗普連越南生產襯衫的工廠都想搬到美國去,又能給印度制造業提供多少幫助呢?
退一步來講,到底是什么阻礙了印度制造業的發展,大家心里都有數,就印度這個40%以上國民皆為文盲,上層與下層嚴重割裂的國情,以及堪稱外資墳場的作風,有幾個不信邪的,敢往里跳?
再者說,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一次,跟著萬斯一同去印度的那30多家美國企業代表中,農業和醫藥領域占了大頭。
醫藥領域暫且不說,只說農業。
現在的美國,那可也指望著賣農產品出口創匯呢。正好農產品也是印度為數不多的創匯手段。
就這兩位同行遇到一起,那還不得掐起來呀?
至于談合作?
高端制造業,美國舍不得,印度玩不轉,
中低端制造業,美國自己都沒有,拿什么給印度?
至于能源產業,倒是能互補,可問題是,俄羅斯賣給印度的石油價格可比美國便宜。
所以,對于急不可耐的莫迪,也只能說一句,急也沒用了。
結語:
打鐵必須自身硬。
在印度剛獨立時,其各方面的條件,都比同期獨立的東大要優越很多。
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印度的歷代領導人從始至終都沒有搞明白,到底應該怎樣建設國家,反倒是癡迷于對外戰爭,沉醉于各種虛妄的榮耀,以至于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笑話。
對此也只能說一句,要引以為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