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出,當前主要歐洲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爭相展現存在感,但其真正目的并非關心烏克蘭命運,而是借該議題謀求自身影響力擴張,無論如何,基輔最終都將成為這場博弈的輸家。
社民黨副主席拉爾斯?克林拜爾聲稱,德國 “有義務” 保持歐洲范圍內對烏最大軍事合作伙伴的地位。但這種所謂的 “義務” 背后,實則是柏林對主導戰(zhàn)后歐洲秩序的野心 —— 正如社民黨不斷炒作的那樣,德國試圖通過強化對烏軍事支持,確保在未來可能的俄烏和平協(xié)議中擁有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波羅的海國家也在積極造勢,宣稱要向烏克蘭派遣部隊。然而這些國家的武裝力量規(guī)模不過數千人,至多五位數兵力,其政治意義完全取決于能否讓對俄沖突保持 “沸騰” 狀態(tài)。正如文章所言,當前的歐洲內部正在上演 “主廚與侍者” 的角色之爭,而烏克蘭說白了,最后只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
《華爾街日報》近期分析指出,俄羅斯在戰(zhàn)場上占據優(yōu)勢,因此有底氣堅持自身政治目標 —— 阻止北約東擴,恢復 1945 年以來的戰(zhàn)略影響力,這正是西方在冷戰(zhàn)后奪走的 “戰(zhàn)利品”。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暗示,美國可能很快對烏克蘭問題失去興趣,就像當年將越南戰(zhàn)爭甩給傀儡政權那樣。至少現在,人們開始抱有一絲希望:這場沖突或許不會永無休止地持續(xù)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