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共舉辦178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13.78億元,拉動效應309.90億元
在成功舉辦國際賽事的同時,上海深耕本土賽事品牌,專注打造自主品牌賽事,確立“3+3+3+X”自主品牌賽事發展框架,讓老百姓不僅有“賽”看,更有“賽”能參與
當體育融入城市基因,一場賽事便是一次生動的城市品牌文化展演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許東遠 王雨坤
當2025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中國大獎賽(簡稱F1中國大獎賽)的引擎轟鳴與蘇州河上賽艇的擊水聲交織,當奧運資格賽的全球目光與上海馬拉松的萬人奔跑共振,體育賽事已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超級引擎”。“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目標,彰顯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勃勃雄心。
2024年,上海共舉辦178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13.78億元,拉動效應309.90億元。近年來,上海通過舉辦城市賽事促進文旅商體展聯動發展,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全力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選手們駕駛賽車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中國大獎賽沖刺賽比賽中(2025年3月22日攝) 夏一方攝 / 本刊
賽事“流量”變經濟“增量”
3月23日下午,2025年F1中國大獎賽的正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結束,桿位出發的邁凱倫車手皮亞斯特里全程領先,最終第一個沖過終點。這一賽事不僅以超22萬人次現場觀眾超過去年觀賽紀錄,更以“雙場景、雙熱點、文體商旅展多業態聯動”的溢出效應,將賽事周升級為全城狂歡的超級盛會。
該賽事串聯起上海的文化、旅游、商業等各方資源,帶動全域聯動營銷。相關數據顯示,此次中國站比賽境外觀眾占比15.25%。其中,60%是專程入境觀賽,比去年增加一倍。境外消費回流顯著,帶動酒店、免稅店、高端餐飲消費。
“今年F1中國大獎賽票房比2024年增長了30%。”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亦斌表示,“一項頂級體育賽事的舉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有機會來到中國、走進上海。”
F1中國大獎賽是上海深挖賽事“流量”、提升經濟“增量”的一個代表。2024年,上海不斷推動“賽事主場”向“消費主場”升級。在門票、旅游等直接和間接的收入外,上海也在不斷推進賽事產業的融合發展。
2024年5月,上海舉辦了國際奧委會新創賽事——自由式小輪車、滑板、霹靂舞和攀巖等四個項目的奧運會資格系列賽,與此同時,在黃浦濱江城市公園設置了自由式小輪車、霹靂舞等潮流體驗項目,吸引全球青年群體親身參與。這一“觀賽+深度體驗”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直接經濟效益6.43億元,拉動效應14.02億元。
在2024賽季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總決賽中,一眾國乒名將大顯身手,為觀眾們奉上一場銀球“饕餮盛宴”。此次乒超總決賽吸引約5.5萬名球迷齊聚上海。上海徐家匯體育公園內,提著行李箱奔赴觀賽區的外省市觀眾絡繹不絕。據統計,總決賽的購票觀眾80%來自上海以外地區,3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占比超過六成。
“考慮到年輕觀眾多,我們專門設計了賽事周邊小公仔和小掛件。徽章、冰箱貼等各類衍生品銷售火熱,官方紀念品銷售額近百萬元。”上海久事體育賽事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說。
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彬表示:“我們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的賽事活動產品,持續推動體育與文化、旅游、商業等業態融合,吸引更多海內外朋友‘跟著賽事來旅行’,讓人人從參與體育中收獲健康,讓整座城市因體育而更富生機與活力”。
本土賽事服務人民城市
在成功舉辦國際賽事的同時,上海深耕本土賽事品牌,專注打造自主品牌賽事,確立“3+3+3+X”自主品牌賽事發展框架,讓老百姓不僅有“賽”看,更有“賽”能參與。
第一個“3”,即3個依托城市景觀培育的頭部賽事——中國首個世界田聯白金標賽事上海馬拉松、2021年在蘇州河創辦的上海賽艇公開賽、2024年3月在黃浦江上舉辦的上海帆船公開賽。
第二個“3”,即聚焦三大球發展的明日之星系列賽。
第三個“3”,即3個各具特色的賽事——花樣滑冰上海超級杯、創辦于2021年的上海杯象棋大師公開賽、于2024年落地的環上海新城自行車賽。
“X”指各區、協會和企業等創辦的各具特色的賽事,包括各區的半馬賽事,企業舉辦的路跑、水上、自行車等賽事。
城市的核心是人,市民是城市建設、城市發展的主體。上海市體育局競賽處處長劉琦表示:“我們在人民城市辦比賽,就要辦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讓全球愛好運動的人,有機會在上海的最核心地段跑步,在上海的‘一江一河’中百舸爭流。”
從2021年開始,上海賽艇公開賽連續四年在蘇州河舉辦。東浩蘭生賽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駿煒表示,“上艇”之于上海,不僅是一項比賽,更是城市治理成效的絕佳展示舞臺。隨著“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的貫通和品質提升,賽事舉辦地蘇州河兩岸的建筑,為上海賽艇公開賽的舉辦提供了完美載體。
2024年10月,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上海馬拉松,成為中國唯一雅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三年內連續兩次通過考核后,將與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東京馬拉松等頂級賽事比肩。
在賽事設置和賽制保障上,“上馬”按照要求增設了競速輪椅馬拉松項目,滿足不同類型專業馬拉松跑者的需求。“以前,我們需要出國參加比賽,現在可以在家門口近距離地與世界高手一起比拼。”2024年的“上馬”賽后,曾在巴黎殘奧會輪椅競速男子400米T54級決賽中打破殘奧會紀錄奪金的代云強這樣對記者說。
在“3+3+3+X”自主品牌賽事矩陣引領下,全民健身蓬勃發展。上海通過市民運動會、城市業余聯賽等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重點培育跳水、乒乓球、射擊、自行車等優勢項目品牌賽事,鼓勵舉辦智力運動、武術、健身氣功、龍舟、舞龍舞獅、“九子”、門球、海派秧歌等傳統運動項目賽事,積極舉辦棒壘球、網球、空手道、攀巖、帆船、城市越野滑雪等時尚項目賽事,完善青少年賽事體系,不斷織密織牢市民身邊的自主體育品牌賽事網絡,促進長三角地區全民健身賽事聯動,打造具有長三角區域特點的原創品牌賽事。
2025年,上海計劃新建社區市民健身中心30個,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70條、市民益智健身苑點500個、市民(職工)健身驛站58個、市民運動球場130片(其中羽毛球場100片)、長者運動健康之家20個,確保全民健身公共資源拓展工程三年行動計劃順利收官。
中國選手張艷在巴黎奧運會資格系列賽上海站滑板女子街式半決賽比賽中(2024 年 5 月 18 日攝) 陶希夷攝 / 本刊
世界賽事眼中的中國與上海
當體育融入城市基因,一場賽事便是一次生動的城市品牌文化展演。近年來,中國元素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頂級體育賽事中,讓國際賽事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舞臺。
在F1中國大獎賽賽場內外,一場場“中國式浪漫”譜寫一幕幕文明交融的華章。今年參賽的眾多車手,通過社交媒體展示了為中國站特別設計的頭盔。梅賽德斯車隊的拉塞爾選擇了中國的蛇年元素,頭盔上印有中文“拉塞爾”,和“陸叁”(63號是車號)。
“我十分喜愛并尊重中國的文化,這是我第三次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參加F1大賽,強烈感受到中國粉絲的熱情與支持,希望通過更多的方式回饋他們對我的厚愛。”他表示。
石拱橋、宮殿式建筑、中式宅邸設計……運動員在中國特色場景中做出酷炫的極限動作,這樣的融合出現在世界最大規模的綜合性極限運動盛會“FISE極限運動世界巡回賽·上海站”。
這項起源于法國的賽事,已有近30年歷史。“我們在設計競賽場地時,注重加入本土元素,將場地融入當地城市建筑,讓參賽的國內外運動員一眼就能記住上海特色。”賽事主辦方颶風集團亞洲區總經理宋禹林表示。
“體育+數字化”是未來賽事的發展方向。2024年,上海成功舉辦反恐精英世界錦標賽(CS Major)決勝賽,這是CS項目的世界最高級別電競賽事。至此,上海成為全球首個舉辦三大國際頂尖電競賽事——第九屆DOTA2國際邀請賽(TI9)、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10)、2024反恐精英世界錦標賽的城市。
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秘書長朱沁沁表示:“上海聚集的大量電競相關企業讓行業協會能夠更敏銳地觸達行業最前沿。聚焦國際頂級賽事平臺,讓越來越多國際化賽事落戶上海,努力建設‘全球電競之都’。”
近年來,上海市陸續出臺《上海市體育賽事管理辦法》《上海市體育賽事品牌認定體系》《上海市體育賽事評估體系》《上海市體育賽事體系建設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積極構建以賽事管理與服務為引領、以建設賽事體系為重點、以“賽事認定—賽事評估—賽事扶持”為抓手、以賽事監管和賽事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為支撐的上海市體育賽事管理創新體系。
“上海將進一步深化體育領域改革,愿在改革創新中為國家承擔更多試點任務,探新路、測壓力,辦人民群眾滿意的體育賽事,讓中國賽事走向世界。”徐彬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