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風月同天|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余星話|周日 · 太空探索
主譯:酥油餅
校對:孫宇峰
審核:牧夫天文校對組
美編:蘇奕月
后臺:李子琦
https://sorae.info/astronomy/20250419-ngc248.html
這張圖像是位于“杜鵑座”方向距離地球約20萬光年的發射星云“NGC 248”。它仿佛是一片燃燒著的夕陽云彩,漂浮在無邊無際、繁星點點的宇宙海洋中,構成了華麗絢爛的景象。
NGC 248
由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搭載的“高級巡天相機(ACS)”所觀測到的發射星云NGC 248
圖片來源: NASA, ESA, STScI, K. Sandst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and the SMIDGE team
位于小麥哲倫云“星之搖籃”中的一個星云NGC 248 真的是兩個星云重疊在一起構成的嗎?
這張圖像由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搭載的“高級巡天相機(ACS)”所得到的觀測數據制作而成。NGC 248是位于銀河系伴星系“小麥哲倫云(Small Magellanic Cloud, SMC)”中的一個星云。乍看之下,它像是一個整體,但根據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說法,它實際上是兩個星云重疊在一起,看起來才像是一個。
所謂發射星云,是指被年輕的大質量恒星所發出的紫外線電離后的氫氣體所發出的光所形成的星云,也被稱為“HⅡ區域”。這類區域是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恒星誕生之地,也因此常被形象地稱作“星之搖籃”。
在剛誕生的宇宙里幾乎只有氫和氦這兩種元素。天文學中常把氫和氦之外的元素統稱為“金屬”或“重元素”,這些較重的元素是通過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或超新星爆炸等過程生成,其含量也是逐漸逐漸地增加。
小麥哲倫云中形成塵埃所需的重元素含量僅約為銀河系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因此其被認為是更接近早期宇宙中的星系。借由對近鄰的小麥哲倫云的觀測,天文學家得以研究和理解早期宇宙中塵埃的形成機制。
本文開頭所展示的圖像,最初由NASA于2016年12月20日發布。2025年4月,正值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35周年,NASA也借此機會再次向大眾介紹了這幅令人驚艷的宇宙圖景。
責任編輯:甘林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眾號:astronomycn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企鵝星系 (NGC 2936) 和蛋星系 (NGC 2937),正在宇宙中共舞
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