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持續1100多天之際,澤連斯基竟在4月17日首次公開污蔑中國,他揚言: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火藥。
澤連斯基
最令人氣憤的是,澤連斯基不僅沒有為這套說辭提供任何的證據,反而轉頭在4月18日對我國的三家中企發起了制裁,直接凍結了中企的在烏資金。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8日當天回應道:中方堅決反對無端指責和政治操弄!
林劍
面對公開污蔑中國的澤連斯基,中方還反手公布了糧食進口量,這無疑是狠狠打擊了澤連斯基的囂張氣焰。
澤連斯基
那么,俄烏戰爭眼看就要結束了,澤連斯基為何突然就盯著中國不放呢?
中方公布的糧食進口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關媒體的報道
4月17日,澤連斯基在基輔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突然拋出重磅指控:烏克蘭情報機構掌握鐵證,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火藥和炮彈,并參與俄境內武器生產。
這是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澤連斯基首次公開指控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
澤連斯基
更耐人尋味的是,烏克蘭政府于4月18日宣布對三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烏資產,這一系列操作被中方斥為“無端指責和政治操弄”。
林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4月18日的記者會上明確回應:中方從未向沖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項。
圖片來源于網絡
林劍還強調,烏方對此心知肚明,俄軍零部件主要來自西方而非中國。
耿爽
而身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耿爽在此前更是直言:若中方果真軍援俄羅斯,俄烏戰場的局勢早已不是今日模樣。
圖片來源于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認為,澤連斯基的指控看似突兀,實則卻是在烏克蘭多重困境下的應激反應。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自2024年以來,烏軍在庫爾斯克、頓涅茨克等戰場節節敗退,俄軍已控制盧甘斯克州99%、頓涅茨克州70%以上土地。
到了2025年4月,烏軍在反攻中損失慘重,前線士兵抱怨“彈藥不足、裝備老舊”。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與此同時,烏克蘭國內經濟更是瀕臨崩潰,2024年GDP萎縮18%,通脹率高達57%,民眾對澤連斯基政府的不滿情緒持續累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蓋洛普民調顯示,有超過半數烏克蘭民眾支持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甚至還有38%的人愿意以土地換和平。
軍援
最關鍵的是,自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大幅削減,2025年1-3月,美國對烏軍事援助同比下降65%,僅為23億美元。
特朗普甚至還公開表示:如果俄烏不能在短期內達成協議,美國將停止調停。
澤連斯基和特朗普
在此背景下,澤連斯基深知,若失去美國支持,烏克蘭的戰爭機器將難以為繼。
要知道美國對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中立立場始終不滿,而澤連斯基的指控恰好迎合了美國對華遏制戰略。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因此有分析認為,澤連斯基此舉是向美國遞交“投名狀”,試圖換取更多軍事援助。
不過澤連斯基顯然是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了,面對烏方的挑釁,中方迅速亮出經濟底牌。
圖片來源于網絡
4月20日,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3月從烏克蘭進口糧食金額驟降至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413億美元暴跌99.96%,這幾乎算得上是停止從烏采購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組數據釋放了明確信號:中國減少烏克蘭糧食采購并非“臨時起意”,而是基于國家戰略的長期調整。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同期從巴西進口大豆240萬噸,占當月大豆進口總量的70%,顯示出中國正通過多元化供應鏈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此外,同期中國整體糧食進口額也減少75%,其中玉米采購量降至0.04%,小麥減少90%,歐盟國家對華出口也遭重創。
而中國減少進口也導致了國際玉米價格下跌15%,小麥價格下跌12%。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對依賴糧食出口的發展中國家造成沖擊,埃及、黎巴嫩等國被迫轉向印度、阿根廷采購。
與此同時,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加速擴大種植面積,全球糧食貿易版圖正在重塑,同時也對烏克蘭造成不小的沖擊。
澤連斯基
其實澤連斯基的“中國威脅論”,本質是烏克蘭在多重危機下的政治投機,而中國則用數據說話的反制方式,既維護了自身利益,也展現了大國擔當。
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這場風波提醒國際社會: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單邊制裁和政治操弄都將損害多方利益,畢竟俄烏沖突的最終解決,離不開所有相關方的理性對話與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