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態度出現戲劇性轉變,而一直與中國積極接觸、試圖共同應對美國關稅沖擊的歐盟,也突然改變方向,決定派遣專機前往美國進行溝通。
先看特朗普政府這邊。在持續一段時間的強硬關稅政策后,特朗普的態度出現了明顯松動。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宮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想讓關稅再提高了,因為這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這話其實就是在暗示可能會降低關稅。這一轉變絕非偶然。一方面,美國國內反對聲浪此起彼伏。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得物價上漲,通脹加劇,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底層民眾怨聲載道。
據外媒報道,在特朗普入主白宮100天之際,其支持率大幅下降了14個百分點。在去年支持他的選民中,近五分之一的人不認可他對通貨膨脹的處理,12%的人對就業政策不滿。另一方面,國際上,眾多國家紛紛對美國的關稅政策進行反制,美國在國際經濟領域愈發孤立。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審視其關稅策略。此前,美國已宣布暫停對電腦、手機等部分電子產品的關稅措施,這一系列舉動都顯示出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退縮。
特朗普(資料圖)
再把目光投向歐盟。此前,歐盟在對待美國關稅以及與中國合作的態度上十分明確。在美國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舉措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迅速與中方通話。歐盟委員會發表官方聲明強調,歐洲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市場,有責任支持建立在公平競爭基礎上、強有力的改革貿易體系。
并且,歐盟內部也有諸多積極與中國合作的聲音。例如,中歐商務部門同意盡快啟動關于電動汽車的磋商,雙方還同意重新考慮價格承諾方案,以解決圍繞中國電動汽車的爭端。有跡象表明,歐盟領導人傾向于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不是與特朗普結盟,幕后正就解決歐中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協議進行談判。
然而,就在形勢看似朝著中歐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美國關稅的方向發展時,歐盟突然變卦。歐委會發布聲明,宣布暫停對美國產品實施的反制措施,理由是為美歐之間的會談提供時間和空間。原本在4月14日生效、持續3個月的反制措施,在生效當天被取消。
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將訪問美國,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以及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會晤,共同討論關稅問題。這一轉變讓人大跌眼鏡。歐盟此前積極與中國接觸,試圖通過加強對華合作來應對美國關稅沖擊,如今卻突然對美國抱有幻想,準備與美國展開談判。
特朗普(資料圖)
歐盟此舉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一,美國拋出的“橄欖枝”與威脅并存。美國表示愿意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并且開出了“先到者先得”的條件,聲稱率先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國家能獲得“先發優勢”。這對歐盟來說具有一定誘惑性。同時,美國長期以來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和盟友,在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歐盟難以完全割舍與美國的關系,擔心徹底與美國對立會帶來難以承受的后果。
其二,歐盟內部并非鐵板一塊。雖然整體上歐盟對美國關稅政策有所不滿,但部分成員有著自身的利益考量。比如意大利,其與美國在經濟、軍事等層面聯系緊密,意大利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可觀,且國內有大量美軍基地和美國核武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與特朗普關系密切,她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盟內部的決策走向。而法國等國家,在對待與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上,也存在不同聲音,這使得歐盟在制定統一對外政策時面臨重重困難。
不過,歐盟的這一轉變未必能如其所愿。特朗普在壓榨盟友方面經驗豐富,即便現在愿意與歐盟展開談判,也很難保證不會在談判中對歐盟提出諸多苛刻要求,以滿足美國自身的利益。而且,歐盟內部對這一轉變也存在擔憂,部分官員和政客擔心這會破壞歐盟在貿易問題上對美的統一戰線,導致歐盟在與美國的博弈中處于更不利的地位。
特朗普(資料圖)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歐盟的變卦不會對中方反制美國關稅的決心和行動產生影響。中國一直秉持堅定立場,除非美國完全改正錯誤,取消不合理的關稅政策,否則中方的反制措施不會停止。在這場復雜的國際經濟政治博弈中,各方都在權衡利弊,試圖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尋找最有利的戰略位置。未來,美歐之間的談判結果如何,中歐關系又將走向何方,都充滿不確定性,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