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鶴高速杜阮收費站因 ETC 通道標識問題引發車主熱議。多名車主反映,收費站 ETC 專用通道旁的費額顯示器長期顯示紅色禁行標識(打叉狀態),導致大量司機誤判通道封閉,選擇繞行人工車道排隊,造成后方車輛積壓。市民王先生向《南方都市報》投訴稱,首次通行時因紅色標識誤導切換車道,結果人工車道排隊耗時 20 分鐘,觀察到部分車輛直接通過后才知曉標識會隨 ETC 感應狀態動態切換。
官方回應:標識邏輯與用戶認知存在偏差
杜阮收費站運營方(廣東江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官網說明中解釋,費額顯示器為動態感應設備,僅在車輛未成功讀取 ETC 標簽且欄桿未抬起時顯示紅色禁行標識,識別成功后自動切換為綠色箭頭。但這一技術邏輯與車主的直觀認知存在沖突 —— 紅色打叉標識與上方 “ETC 專用” 靜態標牌缺乏聯動說明,導致用戶難以快速判斷通行狀態。此外,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3 月,龍灣互通至蓮花山互通段施工導致該收費站日均車流量激增 45%,進一步放大了標識誤導引發的擁堵問題。
交通運輸部《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 D82-2009)明確指出,交通標識需遵循 “簡潔明了、避免歧義” 原則。但現實中,類似的 ETC 標識爭議并非個例:上海 G2 京滬高速江橋收費站曾因多重標識沖突(墻面貼標、地面 LED 屏、頂部指示燈并存)導致通行效率下降 28%,最終通過統一采用 “動態文字 + 燈光組合” 標識解決;湖北高速 2025 年 ETC 日均交易量達 120 萬次,但因雨雪天氣識別率波動(最低 85%),2024 年第四季度投訴量環比增長 37%,暴露技術穩定性與用戶體驗的平衡難題。
廣東 ETC 生態:用戶規模擴大與投訴量同步上升
截至 2025 年 3 月,廣東省 ETC 用戶已達 1820 萬,較 2022 年增長 12%,但貨車 ETC 使用率僅 61.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反映出物流行業對設備穩定性的顧慮。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4 月,廣東 ETC 相關投訴超 12.7 萬條,“扣費異常”“注銷流程繁瑣”“標識誤導” 成為三大痛點。
從全國范圍看,ETC 系統的 “技術優勢” 與 “用戶適應” 矛盾日益凸顯。山西高速公路管理局數據顯示,ETC 車道在暴雨、團霧等極端天氣下的通行成功率(98.2%)顯著高于新興的車牌付技術(89.7%),但后者憑借 “無設備綁定、多車管理” 的便捷性,在廣東 56% 的收費站試點中覆蓋了 30% 的通行量。這種 “硬件派” 與 “無感化” 的技術路線之爭,本質上是效率與體驗的博弈 ——ETC 依賴硬件穩定性,卻受限于標識復雜度;車牌付主打便捷,卻面臨夜間識別率(82%)和支付限額(500 元)的瓶頸。
專家:標識設計需從 “設備邏輯” 轉向 “用戶邏輯”
深圳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李華在《智慧交通標識設計白皮書》中指出,當前 ETC 標識設計過度偏向設備技術邏輯,忽視用戶認知習慣。他建議在費額顯示器旁增設 “動態通行狀態條”,以 “正常通行”“設備維護” 等文字替代抽象符號,并參考《廣東省數字交通 “十四五” 發展規劃》,推廣 “一體化信息屏” 整合車道狀態、排隊時長等實時數據。華為 “光高速” 項目在廣深沿江高速的試點顯示,通過全光網絡技術,ETC 交易成功率從 97.8% 提升至 99.6%,車輛平均通行時間壓縮至 2.1 秒,證明技術升級可有效減少因設備響應延遲導致的標識誤判。
然而,技術改進之外,標準化建設更為迫切。目前各省 ETC 標識設置標準不一,廣東部分收費站仍存在 “ETC 專用” 標牌與費額顯示器顏色沖突、動態標識更新滯后等問題。2024 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車道標識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提出,未來將統一 ETC 車道標識的顏色編碼(綠色代表通行、紅色代表禁行)和動態顯示邏輯,但落地進度仍需加快。
杜阮收費站的改良與行業啟示
面對爭議,杜阮收費站已啟動針對性改造:在 ETC 車道上方加裝 2.4 米 ×1.2 米 LED 動態屏,實時顯示 “ETC 正常通行”“設備維護請走人工” 等文字,并配套語音廣播。試點數據顯示,車道誤判率下降 63%,排隊長度縮短 40%。這一案例印證了 “文字化、場景化” 標識對用戶理解的提升作用 —— 當技術邏輯轉化為通俗語言,復雜設備就能與用戶認知達成共識。
但行業層面的挑戰仍需破解:如何在保障技術效率的同時,讓交通設施更 “懂” 用戶?數據顯示,60 歲以上車主對 “無設備支付” 的接受度僅 34%,傳統 ETC 的 “硬件即保障” 認知仍占主流,這意味著技術迭代必須兼顧不同用戶群體的習慣。正如中國高速公路協會專家所言:“智慧交通的核心不是技術炫耀,而是讓人‘一看就懂,一用就順’。”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和觀點,優質留言將被納入 “交通標識優化用戶調研報告”。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智慧交通建設動態,一起為更順暢的出行環境發聲!
#廣東##ET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