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8日開始,在嘉定援青干部的“撮合”下,久治縣的國有旅行社首次以旅行團的方式組織青海、甘肅等地居民赴滬旅游。這一產業合作由嘉定援青干部協調,久治縣文旅國企聯合春秋集團協同推進,打通了從“請進來”到“走出去”的文旅協作新通道,也開啟了“青海游客游上海”的雙向流動新路徑。
從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
一場跨越山海的“詩與遠方”
作為上海春季最具人氣的江南水鄉之一,朱家角在這個四月迎來了一批來自高原的特別客人?!霸谒呑咧?,看著船慢慢劃過,感覺像是在電視劇里?!痹谥旒医枪沛偟囊蛔瘶蛏希瑏碜郧嗪>弥慰h的游客謝麗一邊拿著手機拍照,一邊感嘆。
4月21日上午,細雨伴隨著陽光溫柔地落在石板街道和斑駁的馬頭墻上,江南春色盡顯。導游采毛措正引導從青海來的游客沿著古鎮主街游覽,講解著每一處典故與細節。這是她首次跨省帶團,提前做了大量功課:“朱家角、水鄉文化、古橋小巷……我們都預先研究過,怕游客問起時答不上來。”
“這邊的糕點我都買了,桂花糕特別香?!敝x麗笑著說,這次她和朋友第一時間報名,“之前就想來上海,但我們那邊沒有這種團。這次的價格很實惠,關鍵是不用自己操心。”
這趟旅行的參與者多是中年游客,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大部分是第一次來上海。“跟團輕松多了,吃住行都不用自己張羅?!庇慰椭焯m君說,“對我們這個年紀來說,自己來上海不僅成本高,還要費心規劃線路。”
從高原的遼闊粗獷,走進江南的溫婉細膩,在小橋流水人家之間,他們完成了一次與陌生城市的親密接觸。過去,青海的景點常常接待來自上海的游客,而這一次,“流向”反了過來。
從請客人來到送游客去
東西部文旅協作走向“雙向奔赴”
“大家對去上海旅游還不太熟悉,有的持觀望態度。這時候,春秋集團幫了我們很大忙,展現了大企業的組織動員能力?!弊鳛楸敬雾椖康闹饕獱款^人之一,嘉定援青干部、久治縣委副書記王遠鴻介紹。
為了讓此次“雙向旅游”真正落地,援青干部們積極作為,創辦了久治乃至果洛州唯一一家具有國企性質的旅行社——久治年寶玉則文旅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打造了連接青海與上海的“文旅中轉站”。“導游姑娘過去只在青甘川遨游,現在能到大上海馳騁。”王遠鴻感慨。
在上海援青機制下,久治國有旅行社與春秋集團合作,為青海、甘肅等地居民量身打造了這趟五天四晚的定制行程,覆蓋外灘、陸家嘴、豫園、武康路、新天地、世博中國館、廣富林遺址等上海城市代表性地標。“這不僅是一次旅行,更是東西部協作的延伸成果?!?王遠鴻說。
“我們在高原生活習慣了,有的人一開始不適應低海拔,會出現如晚上睡覺不踏實等反應?!睂в尾擅胩寡?,這也對旅行社的接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在飲食上也特別注意,有藏族游客不吃魚,我們就特別安排他們能吃的菜系?!?/p>
此次團體游客中,有家庭組合,也有朋友同行。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走出高原,“我們把旅途中拍的照片發到親戚群里,大家都在問怎么買票、多少錢、還能不能去?!敝x麗笑著說,“都想下一次也能來一趟?!?/p>
除了提供安全、舒適的行程保障,這趟“反向組團”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為青海當地旅游市場開辟了新的消費認知路徑?!昂芏嗳诉^去認為出省旅游‘貴、累、不知道怎么玩’,這次旅行改變了他們的想法?!蓖踹h鴻表示。
“把游客請進來,也把本地居民帶出去”,正是上海與青海在文旅協作上逐步形成的新格局。一趟旅程的背后,是消費引導、文化互鑒與認知更新的全鏈條合作成果。
“我們正努力讓青海到上海的旅游成為常態,接下來會開發更多類似線路?!蓖踹h鴻表示,未來將重點圍繞上海的工業文旅、紅色文旅資源進行深度對接,“實現雙向互補,不只是客流的流動,更是文化的交流、認知的融合?!?/p>
撰稿:秦建
攝像:徐宸逸
編輯: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