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路街道明山廟村,一支由“五老”人員組成的“之鳳說和團”,正以傳統文化為紐帶,引領村民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通過“四治”深度融合,該村不僅榮獲“全國文明村” “河南省五星黨支部”等28項殊榮,更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新路徑。如今,村內婚喪嫁娶鋪張浪費現象減少85%,村民履約率達95%,矛盾調解率達100%,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村規民約聚共識,德治筑基固根本
明山廟村以“評議、調研、規范”三措并舉,完善村規民約,推動村民自治落地生根。一是評議定草案,鄉賢謀新章。由“之鳳說和團”聯合鄉賢與村民代表,立足村情修訂村規,既守政策底線,又彰鄉土特色;二是調研集民意,自治入人心。村民代表分片走訪,兩日遍收民意,確保“村民定規、村民守規”原則落實;三是規范強執行,公開筑公信。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流程透明、街道備案,村規權威性顯著提升,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2024年村民履約率提升至95%,成為河南省“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婚喪改革樹新風,破舊立新潤民心
以“婚事簡辦、喪事新辦、孝老常辦”為抓手,重塑文明新風尚。一是輕彩禮重情義,婚事成本降六成。倡導彩禮低于3萬元,本村姑娘帶頭踐行,并頒發“文明家庭”證書,天價彩禮現象基本消失,婚嫁成本降低60%,“輕彩禮、重情義”的觀念深入人心;二是簡流程倡厚養,喪葬支出減七成。喪事周期壓至5天,統一“大鍋燴菜”,取消回靈席,年均節省開支70%,厚養禮葬蔚然成風;三是百叟宴傳孝道,敬老愛親成常態。每年重陽節舉辦“百叟宴”,360余名老人共聚一堂,以文化匯演、典型表彰傳遞孝善理念,凝聚鄉村溫情。
立德育評激活力,文明爭先樹標桿
以“立、育、評”三維聯動,激發崇德向善內生動力。一是立德育民,傳承文化基因。打造“明德明理”示范點,通過書記講黨課、專家授業、“五老”宣講等形式,累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60余期,夯實道德根基;二是育德化人,打造文化陣地。依托文化大院、明理園亭,舉辦“百姓大舞臺”“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等主題活動,每年重陽節邀請村內3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舉辦“百叟宴”,舉辦集文化匯演、典型人物表彰為一體的“九九重陽節百叟宴”品牌,讓美德基因傳下去、文明新風樹起來;三是評德勵行,彰顯榜樣力量。深入推進“鄉村光榮榜”系列評選,敲鑼打鼓送榮譽上門,讓榜樣人人可見,全年表彰“好婆婆”“好媳婦”48人,四世同堂家庭可享“百叟宴”優待,村民參與熱情高漲,形成了“學榜樣、爭先進”的濃厚氛圍。
多元共治聚合力,治理創新見實效
構建“議事、座談、聯動”機制,拓寬治理參與渠道。一是議事匯民智,群策破解難題。每季度組織村民圍繞婚喪陋習、鄰里糾紛等議題開展專題討論,累計采納建議82條,推動治理精準化;二是座談納良策,鄉賢獻計賦能。邀請村內鄉賢能人召開移風易俗座談會8次,提煉可行性建議19條,凝聚鄉賢能人智慧;三是聯動拓視野,校地協同創新。聯合清華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開展“新風進鄉村”實踐活動,設計“紅白事線上監督平臺”“文明家庭數字檔案”,探索治理數字化。2024年接待全國參觀團2000余人次,與周邊村落開展“治理互學”,推動治理共進。
產業融合促振興,富硒沃土展新篇
以“農業升級、文旅融合、能人帶動”三驅并進,激活鄉村振興動能。一是富硒農業提質效,訂單增收創品牌。截止目前,已與3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擴展富硒種植200畝,預售訂單畝均增收200%;二是藝術鄉建塑風貌,工坊基地育新機。充分用好“藝術鄉建中心”,依托“政校”的人才和技術凝聚合力,打造國家級藝術鄉村,政校合力繪就文化振興藍圖;三是文旅融合拓路徑,集體經濟煥活力。以村企“聯姻”+農文旅發展,激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通過富硒產業鄉村旅游、富硒農產品生產銷售、富硒產品深加工等“N”個產業發展,保障了近郊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鄉村游、休閑游,累計接待游客200余批次、10000余人,村集體收入持續攀升。
如今的明山廟村,鄉風淳樸、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板。“之鳳說和團”的經驗證明:以德治村、以文化人、以制聚力,是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未來,該村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為全國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明山廟方案”!
(撰稿:魏姍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