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美國哈佛大學21日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為手段控制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
哈佛大學校長艾倫·M·加伯當天在致哈佛社區成員的一封信中說,該校已在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對特朗普政府發起訴訟,要求政府停止資金凍結。政府此舉是非法的,“超出了政府的權限”。
加伯表示,在過去一周內,作為對哈佛大學拒絕遵守其“非法要求”的回應,聯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動,除最初宣布凍結22億美元資金外,還考慮再凍結10億美元撥款,發起針對哈佛大學運營的多項調查、威脅國際學生的教育、宣布考慮撤銷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等。這些做法對學生、教職工、研究人員以及美國高等教育在全球的地位“產生了嚴峻的現實影響”。
美國媒體認為,這起訴訟標志著美國高等教育界與總統特朗普之間持續斗爭的“重大升級”。
美國政府與哈佛大學在內的美國頂尖高校的對峙為何白熱化?特朗普為啥跟哈佛過不去?這場教育風暴又將產生何種影響?錦觀實驗室記者對此做了一個全面梳理。
緣起“反猶主義”,多所高校卷入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們參加集會活動時點亮蠟燭。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新一輪巴以沖突2023年10月爆發后,美國多地高校爆發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引發美國政府對校園反猶情緒的關注。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上臺后威脅多所美國頂尖高校,稱校方如果不調整政策,恐面臨削減資金后果。
特朗普政府的主要要求包括根除所謂的反猶主義、廢除高校向少數族裔傾斜的多元化舉措。在巴以沖突背景下,美國多地高校去年爆發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引發特朗普政府對校園反猶情緒的關注。
4月11日,特朗普政府官員致信哈佛大學,要求學校進行“有意義的治理改革與重組”,否則聯邦資金將遭到削減。
這場起源于“反猶主義”的風暴就這樣拉開序幕。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特朗普政府已對美國7所頂尖高校實施了撤銷、凍結或審查聯邦經費舉措,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另有19所高校已被告知,可能面臨聯邦經費被砍,原因包括未能保護學生免受“反猶主義”傷害。
哥倫比亞大學4億美元聯邦撥款被撤銷。西北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已分別遭特朗普政府凍結聯邦經費7.9億美元和10億美元。按這兩所高校說法,它們甚至是從新聞報道中獲知該消息。
帶頭“硬剛” 哈佛被“懲罰”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整改”要求, 哈佛大學選擇了帶頭“硬剛”。
14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在致哈佛社區成員的一封信中寫道,政府提出的要求已經超出聯邦政府權限,哈佛大學不會接受其此前提出的要求。
幾小時后,美國政府宣布,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和6000萬美元多年期合同款項。如果哈佛繼續“抗命”,正接受審查的另外60多億美元聯邦經費或同樣“有危險”。
4月15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哈佛大學校園里拍攝的商學院。
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威脅剝奪哈佛大學的“免稅地位”,應視作“政治實體”征稅。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說,特朗普認為哈佛大學應為其縱容校內的“反猶”行為向猶太裔美國學生道歉。萊維特還對哈佛大學獲得聯邦經費的前景表達“懷疑”,稱該校已經得到巨額民間捐資,美國政府認為不應資助“這樣一個存在嚴重反猶主義的地方”。
16日,哈佛大學一名發言人表示,校方堅持本周早些時候所發聲明,在遵守法律的同時“不會犧牲獨立性,不會放棄憲法賦予的權利”。
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已要求哈佛大學提供過去十年來的外國資金及部分外國關系的記錄。
美國教育部致函哈佛大學校長,表示哈佛大學在2014年至2019年期間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且不準確”。有分析稱,這是美國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的最新升級行動。
同行發聲:支持哈佛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1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普林斯頓和哈佛站在一起。”此前,普林斯頓大學2.1億美元的研究資金被“暫停發放”。
斯坦福大學校長喬納森·萊文和教務長珍妮·馬丁內斯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全力支持哈佛大學。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5日發布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頂尖研究性大學在推動美國區域經濟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社區與區域發展項目教授馬丁·肯尼說,過去數十年來,頂尖學府所做的基礎科學研究已經成為美國創新產業的“基石”,“高校基礎科學研究-初創企業項目-最終大規模商業化”的三步走模式助力美國發展尖端技術,同時推動企業在高校周邊落戶并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分析人士擔憂,特朗普政府以卡經費為手段,最終恐傷及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
特朗普政府給哈佛大學的“整改郵件”發錯了?
正當美國哈佛大學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進行抗爭之際,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紐約時報》19日發文說,政府寫給哈佛大學的整改郵件其實“發錯了”,發出之前“未經授權”。
按照《紐約時報》說法,特朗普政府向哈佛大學提的這些要求讓校方認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抗爭。就在哈佛大學14日宣布拒絕這些要求后不久,總務管理局高級官員喬希·格林鮑姆致電學校說,這封郵件其實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出的。
格林鮑姆是與哈佛大學進行相關談判的三名政府代表之一。他說,這封郵件由其中一名代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代理總顧問西恩·凱韋尼的郵箱發出,但并沒有經過格林鮑姆和另一名代表、教育部代理總顧問托馬斯·惠勒的授權。但后來他又改口說,郵件本是預制好準備發的,但不是在11日發出,因為那時雙方的談判還處于“有建設性的階段”。
在收到郵件前,哈佛大學已與美國政府就相關問題談判數周,校方原本認為他們可以避免與政府發生沖突。但這封郵件卻徹底斷絕了他們的這一想法。
白宮高級政策策略師梅·梅爾曼則說,哈佛大學收到郵件后應該與政府相關部門核實,但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發起了一場“受害者運動”。
而哈佛校方發表聲明說,這封郵件“由三名聯邦官員簽署,使用官方郵件模板,從一名高級聯邦官員的電子郵箱發出”,“收到美國政府此類信件的人,即使其中包含的要求非常過分、令人震驚,也不會質疑其真實性或嚴肅性”。
聲明還說:“我們仍然不清楚美國政府最近言行中究竟有哪些是錯誤的,或者美國政府究竟想做什么和說什么。即使這封信是個錯誤,政府本周采取的行動也會對學生和員工以及‘美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產生現實影響。”
哈佛一名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即使假定政府現在希望撤回其一連串令人嘆為觀止的侵擾性要求,其最近幾天的所作所為也表明,它確實就是想這么要求,行動勝于雄辯。”
價值觀不合是深層原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16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事實上,白宮對哈佛大學所提要求遠超其對所謂“反猶主義”的關注。
哈佛大學校友、來自紐約州的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愛麗絲·斯蒂芬尼克15日向哈佛大學“開炮”,指責哈佛等大學的絕大部分教職員工為民主黨人,稱這些人已與美國價值觀“脫節”。斯蒂芬尼克被認為是造成哈佛大學前校長蓋伊下臺的推手之一。
依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都市研究項目對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情況的分析,頂尖研究性大學所在選區并非特朗普的“票倉”。在美國經濟產值最高的100個縣中,44個縣有至少一所頂尖研究性大學。這44個縣中,特朗普僅拿下4個,其余40個悉數被他的民主黨籍競爭對手、時任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收入囊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文字 王斌 來源 新華社 央視新聞 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 羅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