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一同托舉出
“角逐未來”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
屬于青春的籃球故事才剛剛開始萌芽
繼上海賽區比賽之后
這個四月
浙江賽區戰鼓再擂
今天,小體將為你講述
珍藏在上海體育博物館里的青年體育故事
基督教青年會籃球比賽獎杯 1937-1938
在上海體育博物館內,珍藏有一座基督教青年會籃球比賽獎杯。這座已有80多年歷史的獎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運動員投籃姿態,身形矯健,姿勢完美,動作協調。雕像的頭發、衣服、鞋子都經過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完美地把體育與藝術相結合。運動員腳下是獎杯的基座,基座占據了整體幾乎三分之二的高度,這讓位于上面的運動員造型更加雄壯高大?;钌厦嬗懈〉耖蠙熘Γ虏坑?strong>“基督教青年會冠軍1937-1938”等字樣。
在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西方體育在中國的傳播,首先就是從基督教青年會開始的。1876年,第一個青年會在上海成立,隨即在全國各地都相繼成立了青年會。彼時,青年會最初的會址在北蘇州路17號,1906年在四川中路599號建造新會所,后稱“第一分會”。1939年在四川中路630號成立“第二分會”。
基督教青年會和教會學校的成立,使得西方近代體育項目及其競賽活動得以在中國廣泛傳播。基督教青年會富有體育傳統,1908年,體育部成立,開展籃球、排球等運動,籃球便是由當時的基督教青年會帶到上海,后被列入教會學校和大學的教學內容?;浇糖嗄陼ㄟ^舉辦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在我國傳播西方體育。而教會學校則一般設有體育課程,如上海圣約翰大學,在1890年就舉行了運動會。
青年會大樓內的體操訓練
圣約翰大學內景
上世紀30年代,基督教青年會又在八仙橋建成了新會所,這是一座中西式混合的建筑物,有九層大樓,在當時是遠東最大最漂亮的青年會會所。
八仙橋青年會大樓舊影,這里曾設體育部
八仙橋青年會大樓立面中部采用泰山面磚裝飾,檐口下有斗拱與彩繪,屋頂鋪設藍色琉璃瓦,被很多上海人親切地稱為“上海的大前門”
大樓內部設備新式完善,有寄宿舍、大菜間、茶室、交誼廳、圖書館、彈子間等。底層是體育部,有更衣室、淋浴室、健身房、舉重房、辦公室及露天臨時運動場。會址地處商業和住宅區的適中地點,交通方便,居民云集。新所開放后,會友接踵而至,利用會所設備從事各種宗教、文教、文娛體育活動,很受社會各界人士的歡迎。
1946年,中國拳擊運動先驅周士彬在青年會擊敗白俄羅斯運動員巴利克夫
值得一提的是,八仙橋青年會在中國體育史上也有其獨特地位,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首次派運動員參賽,劉長春“單刀赴會”傳為佳話。當時日本侵略者策動劉長春代表偽滿洲國參賽,劉長春發表聲明拒絕,在得到張學良將軍8000銀元資助后,他秘密從東北來到上海,正是下榻于八仙橋青年會。1932年7月5日,時任上海青年會總干事的黃仁霖先生在八仙橋青年會九樓招待各報體育記者,報告此次選派代表出席奧運會的經過。7月8日,劉長春搭乘“威爾遜總統號”郵輪,從黃浦江畔出發,前往美國參賽。因此,說八仙橋青年會是劉長春奧運征途啟航的地方,絕無不妥。
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開幕式中國隊入場,執國旗者為劉長春,其后為沈嗣良
1936年,中國派出龐大代表團赴德國柏林,第二次參加奧運會,那次的中國代表團也是從八仙橋青年會出發的。當年的6月24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八仙橋青年會召開歡送大會,奧運代表團總領隊沈嗣良發表答謝詞“此次出國責任重大,相信我等能各盡力量,一舉一動表現我中華民族之高尚品質,并有優良成績之表現,不負各界期望,以慰于國人……”
長久以來,基督教青年會以“發揚基督精神,團結青年同志,養成完美人格,建設完美社會”為宗旨,通過文化、教育、體育活動等方式宣傳基督教,培養青年人為社會服務。1984年,青年會大樓改造,體育館拆除,青年會大樓作為體育設施的歷史也告一段落,至今已有40多年了。它是中國體育奧運征程起步的地方,也是近代上海眾多賽事的舉辦地,同時作為上海市民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培養了眾多體育人才。
部分文、圖:黃浦文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