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對人生的生涯規劃和時間管理的偏見?
一生應該怎么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夢想,只要一提起夢想,有的人甚至會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我們應該得到什么?我們應該付出什么?對此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想法,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很多人的思維方式與自己的現實狀況有著天壤之別,而他們卻認為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管理”,究竟管理什么?
當我們把任何計劃,加上“管理”兩個字,立刻就可以變得高大上起來,比如說:“身材管理”“時間管理”“財富管理”“讀書管理”“思維管理”,等等。
但是你有沒有思考過:你應該進行“事前”“事中”,還是“事后”的管理呢?
從“語文思維”到“數學思維”的轉變
當我們聊起你今年的年計劃和明年的年計劃有什么區別,有什么收獲的時候,很多學員給我的反饋就是“還行”“還可以”“馬馬虎虎”“差不多”,這樣的“語文思維”的表達,恰恰框定死了自己的成長模式。
你看完了這本書之后,你就知道我這邊定下的規矩:
10%的規劃原則:
當你想要去做十年規劃的時候,我們建議用一年的時間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去做一年規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365天中的36天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去做月度計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30多天中的3天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去做周計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7天中的半個白天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開始去做日計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30分鐘~1小時時間去思考規劃。
10%~15%的學習投資原則:
如果你當前年收入是10萬元,你想要提升到20萬元的年薪,你應該每年投入多少學習費用呢?
如果你當前年收入是20萬元,你的年收入想要達到30萬元,你應該每年投入多少學習費用呢?
參考答案是未來收入的10%~15%的學習投資原則,也就是想要賺到20萬元的年收入,你至少應該投資2萬~3萬元的學習費用。
第一個問題:你準備好這筆“種子”錢了嗎?
第二個問題:你準備好學習的精力和時間了嗎?
第三個問題:你在新的一年,應用了這個新的知識體系并得到回報了嗎?
第四個問題:你的投入產出比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了嗎?
10%~15%的生活成本原則:
我在保險防御十字架中,給大家講明白的第一個邏輯是:必須用自己的收入的10%用于日常開銷,并且為自己搭建至少3~6個月,甚至是1年的生活費準備,否則你會經常因為操心生活開支,而不能進入安心學習的狀態。
心無掛礙,才能進入深度思考、系統思考的“心流”狀態,而心無掛礙的大前提,是充裕的物質保障,以及后防線的災備系統的穩定。因此到最后你能不能快速成就自己的底層邏輯,不是時間的積累,真正原因是:你的后防線,你的系統能夠支撐你有多少時間來成就自己,很多人富有才華,卻因為后防線不穩定,沒有修煉自己技能的機會,最后錯過了時間,遺憾終身。
時間成本原則:
當你知道月收入過萬的時間成本是每小時56元的時候,這已經代表了有很多事情別人能夠做,你不能去做了,原因很簡單,當你的工作長時間耗費在18元/小時的時間成本上的時候,你必然不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
同理,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想要提升到月收入過萬的話,你需要修煉的能力,必然是時間成本100元/小時起步的專業知識,而不是3~5分鐘的抖音搞笑短視頻。那么,我們就不得不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小時時間,因為每一個小時都有時間成本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