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戰列巡洋艦是衍生自戰列艦和巡洋艦的艦種,在以火炮為主的戰艦序列中,戰斗力僅次于戰列艦,部分戰列巡洋艦甚至具有與較老的戰列艦一較長短的賬面實力,比如說胡德號,但是為何戰列巡洋艦會早早的就被淘汰了。
二戰的圖紙艦們,那些未能建造出來的戰列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實際造出戰列巡洋艦的,只有美國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還是在二戰末期才完工的,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則服役于開戰之前,而英國的幾艘戰列巡洋艦,則都是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前服役。
其實二戰期間,前蘇聯準備建造兩艘喀瑯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該級艦主炮口徑達到381毫米,與英國的胡德號一樣,共有3座三聯裝主炮塔,主炮實際比胡德號還要多一門,滿載排水量也達到了4萬835噸,早在1939年時就開工了,不過德國閃擊蘇聯后,無法再繼續建造。
相比較于二戰時代海軍實力不算強大的前蘇聯,日本在兩次之間大戰中,都是海軍實力很強的,二戰開始以后,大和號戰列艦正在建造中,舊日本海軍計劃為大和號搭配戰列艦巡洋艦,在戰列艦決戰之前,由該級艦為核心實施夜戰突襲,因為噸位遠超重巡(日本稱為:甲型巡洋艦),因此,將該級艦稱之為“超甲巡洋艦”。
超甲巡洋艦的數據是對比阿拉斯加級而設計的,主炮口徑達到310毫米(阿拉斯加級為305毫米),擁有3座三聯裝主炮塔,滿載達3萬4950噸,側舷主裝甲的最大厚度達到210毫米,預計可以抵御310毫米炮彈在30公里距離上的攻擊。
超甲巡于1941年研制,不過此時航母已經開始崛起為核心,尤其是中途島海戰中,日軍重型航母被“一鍋端”,只能擱置了超甲巡,轉而建造更為重要的航母。
戰列巡洋艦火力強大:為何早早地就被淘汰了
其實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被海軍發展所淘汰的原因是基本一致的: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海戰形勢。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戰列巡洋艦本身的因素。
在二戰期間,美、英、德、日都下水了新建造的戰列艦,但是只有美國建造了兩艘戰巡,然后迅速地放棄了,其原因是“玩跨界”的戰巡,還是太貴了。
戰列巡洋艦本身是戰列艦的“廉價替身”,尤其是對于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以及獵殺對方的巡洋艦,并在大規模海戰中,執行強行武裝偵查,以及外圍的“清掃”,但是在日德蘭海戰中又暴露出了,不能做主力艦“去打架”。
尤其是戰巡的建造費用并不算低,比如說,滿載3萬噸級的阿拉斯加級戰巡,噸位只有依阿華級(5萬5710噸)的一半多,造價卻達到了依阿華級的70%,比重巡洋艦的的造價還高出了一倍。
尤其是在航母成為主流的情況下,戰列艦的作用本身已經被削弱,海上交通線的主要威脅也從對方的巡洋艦等艦艇,變成了潛艇,而更便宜的護航航母和通用驅逐艦,卻更適合也更好用,最終,造價高、“工作被搶”,戰列巡洋艦在二戰中就迅速的各國放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