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頤和園管理處與揚州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匠心雅韻——揚州八刻與宮廷雕刻藝術展”在頤和園博物館正式開展。這是“揚州八刻”藝術首次整體進京展出,展覽精選158件/套珍貴文物,通過玉雕、瓷雕、牙雕、竹雕、木雕、磚雕、核雕及雕版印刷八大類別,系統呈現揚州民間雕刻的靈秀雅致與宮廷雕刻的雍容華貴。
游客正在參觀“匠心雅韻——揚州八刻與宮廷雕刻藝術展”。頤和園供圖
展覽涵蓋揚州博物館藏125件/套文物
揚州自古為運河重鎮,也因運河與京城緊密相連,這條千年水道連通的不僅是商業和經濟,也是能工巧匠與精湛工藝北上的文化動脈。兩地工匠以刀為筆,在玉石、竹木、瓷牙等材質上刻畫出南北文化的對話。
本次展覽以南宋詞人姜夔《揚州慢》開篇,回溯揚州與北京因運河結緣的歷史脈絡。通過博物館內三個展廳八大單元,呈現從漢代至清代的雕刻藝術演變,涵蓋揚州博物館藏125件/套文物及頤和園藏33件/套宮廷珍品。展覽將持續至7月20日。
“揚州八刻”以靈秀雋永著稱,宮廷雕刻則顯雄渾華貴。揚州玉雕“碧玉太平有象紋如意”與頤和園藏“清乾隆福壽萬年白玉如意”同臺亮相,前者線條流暢、形態玲瓏,后者以吉祥紋飾大氣奪目,彰顯“南秀北雄”的審美交融。瓷雕展區中,清代揚州匠人江雨三的刻瓷作品“仕女圖瓷盤”“松鹿圖碗”細膩傳神,頤和園藏“清白釉刻瓷山水紋瓷杯”則融合宮廷雅韻,展現“刀鋒追筆鋒”的絕技。
觀眾可沉浸體驗揚州風情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特別呈現了兩件較為罕見的文物珍品,其中一件西漢時期的串飾尤為珍貴,由九種精巧的微雕組成,分別為“工”字形琥珀飾。另一件是出自東漢的“‘宜子孫’銘螭鳳紋出廓玉璧”,為同類出廓玉璧中的精品,屬于佩玉類型,構思獨特,造型別致,寓意祥瑞。
揚州博物館藏品串飾。北京頤和園管理處供圖
揚州博物館藏品“‘宜子孫’銘螭鳳紋出廓玉璧”。北京頤和園管理處供圖
竹雕與核雕展區充滿文人意趣,揚州博物館藏“宮宜安竹刻汪士慎梅花圖臂擱”以刀代筆,再現“揚州八怪”的書畫神韻;晚清“核雕漁翁掛飾”不足寸余,卻刻畫漁翁垂釣的生動場景。此外,雕版印刷展區集中展出《全唐詩》揚州詩局刻本及多件清代雕版,見證古城“刻書之盛”的文化傳奇。
頤和園藏 “象牙雕龍紋長盒”。北京頤和園管理處供圖
展覽不僅匯集了精美文物藏品,在展廳設計方面更是深度融合揚州地域特色。通過巧妙提煉個園、何園的園林藝術精髓,輔以鹽商宅院的華美建筑痕跡,借助月洞門、花窗、竹林等意象化空間符號,構建出文士風雅與商埠繁華交織的沉浸場域。
記者在頤和園博物館科普小屋內看到,一場生動的“古法制玉”科普文化活動正在進行??破罩v師為小學生們講解了中國傳統玉文化的深厚底蘊及古代制玉工藝的發展歷程,并指導同學們使用仿古工具,親身體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傳統技法。
頤和園副園長榮華表示,此次展覽是繼去年揚州合作展后的又一次深度交流,未來將繼續加強南北文化對話,推動文物活化利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