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推動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4月19日,“Panda成都·華教云課堂”系列活動之“指尖上的東方美學——中國盤扣”以云端連線形式舉辦。此次活動通過“探秘盤扣文化-解鎖編織技法-創意吉祥設計-美學展評對話”四大環節,向西班牙華裔青少年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盤扣的歷史底蘊與藝術魅力,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指尖橋梁”。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主辦,成都海外聯誼會、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僑臺事務辦公室和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承辦,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西班牙巴塞羅那展華中文學校、西班牙馬德里求知中文學校協辦,中西文化橋梁協會執行。西班牙兩所華文學校相關負責人通過線上方式參加活動。成都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及成都市金牛區相關負責人現場參加活動。
盤扣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點睛之筆”,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智慧與美學追求。課堂上,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教師劉鵬通過視頻導覽、互動問答和實物展示,帶領學生“穿越”千年歷史。從秦兵馬俑服飾中的早期盤扣雛形,到唐宋時期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具的精致盤扣,再到現代時尚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小盤扣”背后“大傳承”的文化韌性。
學生們手握布條,纏繞、按壓、穿線、收線,一步步將普通布條轉化為精美的盤扣作品。盡管初次嘗試時線條不勻、形狀松散,但通過小組協作與教師示范,最終成功完成“一帆風順”主題盤扣。西班牙學生艾琳興奮地舉起作品:“我要把這個盤扣送給媽媽,它代表‘吉祥如意’!”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學生李雨軒分享道:“盤扣不僅是服飾的裝飾,還能做成書簽、胸針,甚至融入現代服裝設計。”
活動當天還進行了“紙鳶漫舞,千年煥彩”風箏制作課程,成都風箏扎制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成都市金牛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維為學生們講解風箏制作的“扎、糊、繪、放”四大技藝后,帶領兩地的學生們制作“專屬風箏”,不一會兒,手中的竹條、五彩斑斕的紙就變成了一只只色彩鮮艷、造型獨特的風箏,同學們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班牙馬德里求知中文學校活動現場
西班牙巴塞羅那展華中文學校活動現場
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活動現場
一顆盤扣,如靈動的紐帶連接海內與海外;一個風箏,似展翅的青鳥翱翔傳統與創新;一節云課,若溫暖的信箋傳遞匠心與情懷。這場“指尖上的美學之旅”,不僅讓非遺“活”在當下,更讓文明互鑒的種子深植于新一代青少年的心中。接下來,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教育集團將與西班牙華校深化合作,圍繞“非遺技藝”“傳統節日”等主題,開發更多互動式云課堂,讓海外學子在沉浸式體驗中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