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通訊員 雷繼峰
“我們拿到工資后,又找到了新的工作。你們還牽掛著我們,詢問我們的近況,真是太感謝檢察機關了。”4月21日,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郭靜在電話回訪時,女工們這樣說。
今年2月12日,祥符區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收到區勞動監察大隊移送的13名女工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線索。檢察官經與女工溝通了解到,13名女工通過某網絡平臺發布的招工信息到某制衣廠務工,從2023年10月起從事計件工作,約定按日結算工資,但自2024年2月開始,某制衣廠以“衣服賣不出去”為由,一直拖欠勞動報酬4萬余元。同年10月,13名女工向祥符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后,某制衣廠只支付每人500元的勞動報酬,余款一直拖欠至今。
“我家的孩子小的剛上小學,大的上高中,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我就想著多做點活兒補貼家用。”
“我們是計件工,一件才給幾分錢,這可都是我們的血汗錢……”13名女工向祥符區檢察院提出支持起訴申請。
“案值雖不大,但維護司法公正、維護婦女權益的責任并不小。”2月13日,在民事檢察部門案件討論會上,祥符區檢察院指派辦案團隊迅速展開調查核實工作。
辦案檢察官注意到,13位女工年齡普遍偏大,因對勞動法不了解,當初未與某制衣廠簽訂勞動合同,因此需要進一步核實并證明其與某制衣廠存在勞動關系。為核實情況,檢察官首先在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調取相關卷宗,并根據卷宗及仲裁結果,確認某制衣廠與女工真實存在勞動關系。與此同時,檢察官又根據女工們提供的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的上工結算單,在某制衣廠查看了13名女工的出勤記錄、工作任務分配記錄、工資單明細、工資收條等相關證據,并幫助她們對相關證據材料進行整理分類。
在調查走訪中,檢察官了解到部分女工涉案金額較小,且有和解意愿。為盡快解決女工勞動報酬支付問題,祥符區檢察院組織區勞動監察大隊、區婦聯及女工代表、某制衣廠代表等有關人員召開溝通調解會,但某制衣廠代表提出的“以機器或衣服制品代替勞動報酬”的建議遭到女工反對,調解陷入僵局。2月15日,祥符區檢察院向區法院發出《支持起訴意見書》,依法支持13位女工追索勞動報酬。
2月28日,法院采納支持起訴意見,依法判決某制衣廠向13位女工支付所拖欠的勞動報酬共計3.8萬余元,制衣廠法定代表人承擔連帶責任。
3月20日,祥符區檢察院民事檢察官引導雙方當事人參與區法院組織的執行和解活動。在檢察官與法官的耐心釋法明理下,雙方達成執行和解,某制衣廠代表當即支付5000元,并承諾剩余部分在今年5月前全部付清。
“每一件涉婦女權益保護案件的背后都有一個或多個社會問題。”祥符區檢察院檢察長陳軍波說,檢察機關辦案不僅要注重對案件本身的辦理,更要注重深入挖掘案件背后隱藏的深層次社會問題。
針對此案的辦理,祥符區檢察院認真研究了與區法院、區婦聯、區總工會共同會簽的《關于建立“民事支持起訴協作機制切實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工作的意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經與區婦聯溝通協商,于3月26日聯合出臺《關于婦女權益保障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建立了定期會商、信息通報、線索互移、辦案協作、聯合調查等五項機制,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對于發現婦女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可以移送婦聯提供社會化保障,也可根據婦聯工作需要,為涉及婦女維權事項提供法律咨詢,必要時提起公益訴訟或支持起訴。
“我們不能就辦案而辦案,對辦案中發現的問題,要積極進行解決。我們通過辦案,不但使13名女工的欠薪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還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新問題,對此前出臺的相關性文件進行了及時修訂,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奠定了基礎。”陳軍波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