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身價大佬騎著單車送外賣,劉強東應該算是第一人了。
昨天有人點了外賣以后意外發現劉強東站在門口,于是留下了這個驚喜的瞬間。
昨天分析了京東在此刻介入外賣的時間節點,其中的戰略謀劃就是卡住美團計劃解決百萬外賣員的社保問題。
但尚未解決這個時間節點,重拳出擊,以給外賣員繳全額社保的方式直擊要害,搶占了“道義”的高點。
但京東也是上市公司,市場對京東殺入外賣的預期是悲觀的, 今天一開市,美團和京東雙雙暴跌6%。
市場的邏輯是,美團在外賣行業的暴利可能沒有了, 但京東此時殺入也必然要大額補貼,用戶才會大規模倒戈,只是靠劉強東帶隊送外賣的熱點效應,無法實現一個萬億市場的轉向,因此京東做外賣虧大錢也是大概率事件。
我們來看一下在百度退出,餓了么一蹶不振的情況下,美團是如何獨享外賣這個巨大的蛋糕的。
份額上一家獨大,沒有對手。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美團外賣占據中國餐飲外賣市場份額的 70%,已經形成事實壟斷。
從財報看,2024年美團外賣總訂單量約220億單,每個中國人人均給美團貢獻16單外賣。
期間,美團向商家收取的配送服務收入980億元,同比增長19.3%;而同期平臺向商家收取的傭金和營銷服務收入為1411億元,同比增長了22.8%。
僅向商家收取的配送服務費、傭金和營銷服務費,已經占到了全國餐飲行業全部收入的4.5%,較 2021年的2%翻了一番。
其中外賣業務毛利高達30%,事實遠超其對外宣布6%-8%的服務費標準,可見其外賣業務賺取差價的空間。
但餐飲行業給美團打工,外賣還只是其中一環。
按照“外賣引流、到店盈利”的策略,外賣這30%的引流利潤,和到店業務毛利率超80%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實際營收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團的2024年核心本地商業經營利潤為524 億元,外賣業務貢獻了約60%的收入和40%的利潤,所以外賣賺的是流水,真正賺大錢的是到店服務,也就是之前美團合并的大眾點評。
現在京東殺入,逼迫美團給外賣員繳納社保,并且投入資金補貼消費者,最大限度可能打掉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經營一半的利潤,也就是近250億。
而這只是美團被成本項吃掉,少賺的利潤,但對京東來說,要拿下市場,也至少要實打實投入相當于類似規模的資金,才能拿下對應的份額。
所以東哥帶隊送外賣不僅是艱巨的體力活,更是需要投入重金也未必能夠取勝的長期苦戰。
站在道義層面,敬佩劉強東的擔當,站在商業層面,也不得不佩服劉強東的勇氣,但也要為京東外賣的前景捏一把冷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