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國網訊 ,4月16日由北京醫銘匠中醫技術院、北京今日觀報媒體中心聯合主辦,央媒聯盟(品牌時刻)中醫健康欄目,今日時報健康周刊協辦十九屆名老中醫傳承創新交流會在牡丹之鄉山東菏澤召開,本次舉辦中醫交流大會,是落實國家關于促進中醫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速中醫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對助力實施“中醫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國家戰略、推動中醫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會議百名中醫專家、學者們參加,交流會上中醫專家老師們分享知識與技能。
北京醫銘匠中醫技術院王院長致辭中提到了中醫藥在當代發展中的戰略定位與文化價值和核心要點:
1. 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
以"寬廣胸懷與深邃視野"強調中醫藥發展需要兼容并蓄,既扎根傳統又面向國際,呼應了全球化時代跨文化交流的趨勢。
2. 多維價值體系構建
通過"醫療保健價值-文化紐帶-衛生共同體"三層遞進,將中醫藥從專業技術層面提升至文明對話高度,凸顯其作為復合型國家文化符號的意義。
3. 一帶一路"戰略融合
將中醫藥定位為"優雅使者",巧妙對接國家戰略,突出其軟實力輸出功能。數據顯示,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國家設立中醫藥專項立法,印證了這一戰略的成功實踐。
4. 創新與傳承的辯證統一
提出"神圣使命"與"必然要求"雙重定位,反映政策層面"守正創新"的指導原則。2022年《"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建立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同時推進循證醫學研究。
推動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更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那不可動搖的必然要求。
本次中醫文化交流盛會特邀紅墻御醫胡維勤先生親臨指導,這位杏林泰斗將以其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胡老親述的“治未病”理念與現代慢性病管理案例,搭建中醫與現代健康需求的橋梁。 為與會者開啟一扇通往傳統養生智慧的軒窗,為從業者提供高價值臨床思路,助力中醫藥文化國際化傳播。
會議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都身懷絕技,他們分享了中醫藥治療經驗,也深入探討了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的完美結合。每一個發言都充滿了對中醫藥的熱愛與執著,每一個案例都彰顯了中醫藥的神奇療效。此刻,會場內經久不息的掌聲,是致敬更是承諾。
本次會議中醫師們的技藝展演不僅呈現了“看得見的療效”,更揭示了“聽得懂的邏輯”。讓“絕技”突破師徒傳承的窄巷,走向大眾認知的廣場,為中醫藥文化注入年輕化、國際化的表達基因。
他們不僅通過典型病例的現場診療,讓"望聞問切"的傳統技藝煥發出"立竿見影"的現代魅力,更運用深入淺出的病理分析,將晦澀難懂的醫學原理化作"潤物細無聲"的科普甘霖。這既是一場"手到病除"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堂"醍醐灌頂"的醫學講堂。
這場展演恰似一首抑揚頓挫的醫學交響曲:既有"金聲玉振"的臨床實效令人嘆服,又具"余音繞梁"的理論闡釋發人深省。醫師們用實踐證明,真正的大醫精誠,既要讓患者感受到"如釋重負"的治療效果,更要讓同行領悟到"知其所以然"的學術真諦。這種"療效與原理齊飛,實踐共理論一色"的完美呈現,正是當代中醫傳承創新的典范之作。
今日,岐黃薪火在此交匯成炬!這場以「絕技」為脈、以「傳承」為魂的中醫盛會,不僅是一場技術的展演,更是一次文明的對話。當古老智慧與現代需求共振,當宗師風骨與青年熱忱共融,我們見證了中醫文化從“技藝傳承”到“生命守護”的升維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