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2025年4月22日《湖北日報》07版
全國優秀法官、孝感中院三級高級法官劉楊萍的心愿
“再回到堅守32年的審判席”
“劉院長,您好好休養,大伙兒盼著您再和我們一起辦案!”近日,孝感市中心醫院康復病房里,同事們來探望優秀法官劉楊萍。
劉楊萍坐在輪椅上,丈夫挨個向她介紹——大悟縣法院副院長王瓊、孝南區法院機關黨委副書記涂愛民、云夢縣法院執行局局長劉建新……
“我知道,我知道,謝謝你們!”劉楊萍一字一頓地說。丈夫告訴大家,她剛能認出幾個熟悉的家人,許多事記不清,也不能說很多連貫的句子。
劉楊萍是孝感中院三級高級法官,曾在孝南區、大悟縣、云夢縣3個基層法院工作。2023年12月,她在參加工作會議返回法院途中被一名酒駕司機撞成重傷,至今仍在恢復中。
她是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先進個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審判業務專家。身居病房,劉楊萍每天都在努力做康復訓練,期待有一天能重回審判席,再穿上自己摯愛的法袍。
雷厲風行,辦案一分鐘都不耽擱
“云散燕紛飛,月皎人在崗。花好佳節來,唯有卷宗傍。”2018年,劉楊萍寫下一首詩,題為《可愛的法院人》。
32年前,劉楊萍的法官生涯從孝南區法院開始。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讓她始終堅定地奮斗在司法審判一線。困難的、復雜的工作,她總是帶頭去做。
2015年,劉楊萍作為孝南區法院副院長主抓該院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法官員額制改革。
“員額制改革的目的是對法院工作人員進行科學分類,明確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等人員各自的定義、崗位、職責等,讓法官減少行政事務,實現‘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孝南區法院機關黨委副書記涂愛民介紹,改革初期,部分人對制度不了解,認為不入額會“沒面子”。
為此,劉楊萍一次次開展政策宣講,一邊講解入額需滿足的條件,一邊解釋人員分類定崗對審判工作的益處。
“那段時間,她每天都在和很多人談話。”涂愛民回憶,在劉楊萍的嚴格要求下,當年有3名庭長因辦案數達不到要求,沒有第一批入額;還有幾名即將退休的老同志選擇放棄入額,將機會留給年輕人。最終,員額制改革順利完成。
“她工作起來雷厲風行,讓我們深受觸動。”大悟縣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夏軻說。
夏軻記得,有一次,一名當事人上午11點多來法院反映情況。當事人走后,劉楊萍詢問夏軻何時去當事人提及的行政機關調取案件材料。當時已臨近午飯時間,他下意識回答下午上班時去,沒想到劉楊萍回復“你現在就去”。夏軻立刻動身,順利調取了案件材料。這樣一來,辦案時間比原計劃多出了半日。
“從那以后我就養成了習慣,凡事不拖沓,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他說。
法官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工作之余,劉楊萍撰寫了50余篇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其中10余篇在全國、全省法院獲獎。她在朋友圈寫道:“無論走到哪兒,學術情懷帶到哪兒、學術種子播撒在哪兒。因為,它是一個修身養性、識才育人的好平臺。”
在她的引領帶動下,一大批青年干警積極開展學術研究,產出許多高質量成果。“劉院長經常和我們一起討論、修改論文,她常說,理論與實踐結合,業務能力才能提升。”云夢縣法院審管辦主任李舒、大悟縣法院副院長李久玲說,在劉院長的鞭策和培養下,一批青年干警迅速成長為骨干。
耐心幫教,助失足少年重歸正途
“心靈的力量是強大的。辦案時,最能打動當事人的,是法官在法律框架內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考慮,希望他們盡早擺脫訴訟或心理陰影。”這是劉楊萍發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話。
深耕刑事審判領域多年,她最牽掛的是少年審判工作。面對那些面容稚嫩卻觸犯法律的少年,她常常想,該怎樣挽救他們、幫助他們。
2008年初,孝南區法院成立少年審判庭,劉楊萍任少年審判庭庭長。她自學通過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在案件審判過程中。
“法庭氣氛嚴肅,未成年人站上被告席可能會害怕。”劉楊萍認為,首先應當改造審判環境,拉近與未成年當事人的距離,讓他們產生信任感。在她的主導下,孝南區法院啟動“圓桌審判”——法官與未成年當事人圍桌而坐,像談心一樣了解案情。桌上還會擺上綠植,幫助未成年人放松心情。
未成年人小涂,因一起盜竊案接受法律的審判。
劉楊萍了解到,小涂家庭經濟困難,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養育三個孩子。初一輟學外出打工后,小涂因生活苦悶且缺乏長輩引導,漸漸迷上網絡游戲。上網要花錢,沒錢時怎么辦呢?小涂開始偷東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你的人生路還很長,一小段彎路不可怕,你有勇氣去改正嗎?”圓桌旁,劉楊萍像朋友一樣聽小涂講童年生活,像親人一樣心疼她的遭遇,同時也直言指出她的錯誤以及觸犯法律應當承擔的責任。“溫情審判”打動了小涂,她泣不成聲,向劉楊萍承諾,要重新做人。
最終,少年法庭當庭宣布對小涂判處緩刑。
案件審結后,劉楊萍依然關注著小涂。緩刑期間,她多次到小涂家中回訪,持續跟蹤幫教。小涂也沒有辜負她的期望,緩刑期間表現良好,生活逐步走上正軌。有一次,小涂在街上看到一名小偷正在行竊,還勇敢站出來制止。
后來,小涂專門來法院看望劉楊萍。“是劉法官給了我改過自新的勇氣,我會永遠記住那次審判,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正直的人。”她說。
“劉院長對我們說過,失足少年的心靈深處往往留有陰影,他們比其他孩子更需要心靈安慰。作為法官,要用真誠、關愛去感化他們,指引他們前行。”孝南區法院民二庭庭長董勁松說。
庭前調查探明“失足點”、溫情審判找準“切入點”、教育引導聚焦“感化點”、多元共治共謀“合力點”,劉楊萍在云夢縣法院創建“心驛”家教站“四點合一”幫教工作機制,深深影響著她一手培養起來的干警們,該機制還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廣,為更多失足少年撐起一片藍天。
秉公執法,是法官神圣的職責
“任何事情,難在堅持、貴在堅持。”成為法官后,保持清正廉潔,是劉楊萍始終堅守的底線。
一次,她審理一起盜竊案,被告人的父親是她的小學老師。得知案子在劉楊萍手里,老師找到她說情,希望她顧念師生之情,從輕發落。
劉楊萍聽老師說完,真誠但堅定地答復說:“我是您的學生,當然不希望您的兒子被判刑。可他觸犯了法律,我只有執法的義務,沒有枉法的權力。”
經審理,她最終依法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
“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劉院長總能做到這一點。”大悟縣法院副院長王瓊說。
從業30余年,劉楊萍所辦案件沒有一起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在一次工作匯報中,她給自己的發言稿寫下《公平正義永在我心》的標題。她說:“身為審判法官,每辦一案,我總有一種神圣的使命感,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劉院長車禍住院一年多了,大家都很想念她。她總是能量滿滿,對工作、生活充滿熱情。”云夢縣法院黨組副書記潘海權說。
劉楊萍愛看書、愛寫詩。看見落葉,會想到枯萎敗落的樹葉燃燒后照亮黑夜;看見野花,會想到頑強的生命力在角落里獨自綻放;看見月亮,會想到默默無聞的陪伴與傾聽……
她將自己的溫情脈脈融入工作中,努力讓法條變得溫暖。
2023年12月,因幾起執行案件推進受阻,劉楊萍邀請相關行政機關開會討論。臨近年關工作量大,幾經協調,大家最終決定連夜開會解決問題。
誰也沒有料到,會議結束返回法院的路上,一場車禍讓她至今未能恢復。
病房里,劉楊萍還沒法完全認出同事們。但看見他們的法官制服,她眼里閃爍著亮亮的光。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李潔
審核:郭嘉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