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不到2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超7億元,公司市值最高超3400億元,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卻真實發生了。
憑借對這家公司的持股,85后老板以870億元財富,成為國內AI芯片首富,可謂是贏麻了。胡潤百富董事長胡潤表示,如果這家公司老板能持續抓住算力市場,將是未來中國首富的有力候選人。
這家公司叫寒武紀,老板叫陳天石。
4月18日,寒武紀披露了2024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連續兩個季度盈利,扭轉了過去數年長期虧損的局面。4月22日收盤,寒武紀總市值290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盈利曲線轉正,寒武紀第一大產品再次更迭。市場由此產生新的疑問:這場盈利復蘇究竟是戰略調整后的持續向好,還是特定時期的短暫回春?
博士創業9年,拿下AI芯片首富
陳天石,出生于1985年,是一個學霸級人物。2001年,年僅16歲的陳天石成功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此后畢業于中科學大計算機學院,獲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
2016年2月1日,陳天石、中科算源共同簽訂的《投資協議書》,由陳天石、 中科算源共同出資設立寒武紀有限(寒武紀前身)。
寒武紀招股書顯示,中科算源是中科院計算所全資子公司。可見,寒武紀出身名門。不僅如此,寒武紀還有一支明星團隊,研發團隊中,多人來自中科院,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的碩士、博士,專業涵蓋通信工程、計算機、經濟學等。
出身名門,加上明星團隊的配置,寒武紀將研究方向設定在科技前沿——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并取名寒武紀,對未來寄予厚望。
寒武紀是地質學名詞,5.42億年前,生命多樣性大爆發,這一時代被稱為寒武紀。陳天石說,“我們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在人工智能時代有這樣的寓意,可以預示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大爆發。”
2016年創立后,寒武紀確實迎來了爆發。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
僅僅4年之后,2020年7月20日,寒武紀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成為“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資本市場對寒武紀抱有極高的期待,上市首日收盤,寒武紀收盤價212元,漲幅230%,市值 849.81 億元,盤中突破1000億元。
上市后,寒武紀營收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明顯,甚至出現下滑。比如2022年營收增速1.11%,2023年營收7.09億元,同比小幅下滑2.70%。
寒武紀營收放緩,歸母凈利潤始終虧損,主要原因為高額的研發投入。
2019年至2023年,寒武紀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12.56億元、-8.48億元,5年合計虧損45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紀營收1.8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7.24億元。
2024年第四季度,“924”新政影響下,二級市場科技股走牛,寒武紀受益于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熱,股價大漲。2024年全年,寒武紀股價累計漲幅387%,是A股漲幅最大股票。
進入2025年后,寒武紀股價繼續大漲,2月25日最高818.87元,總市值突破3400億元。3月份發布的《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寒武紀實控人陳天石財富870億元,拿下中國AI和半導體行業首富。
寒武紀股價大漲,外界對其經營情況也更加關注。
4月18日,寒武紀披露2024年報,全年營收11.74億元,同比增長65.56%,是2020年以來漲幅最大的一年;歸母凈利潤虧損4.52億元,但第四季度盈利2.72億元,是上市后首次單季度盈利。
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紀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22%,歸母凈利潤3.55億元,再次實現單季度盈利。
從持續虧損到連續盈利,寒武紀業績的核心推動力,又發生了變化。
時隔5年,第一大產品又變了
作為一家AI芯片企業,寒武紀創立之初,卻被外界誤解為IP授權公司。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8年,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產品收入分別為771.27萬元、1.1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95%、99.69%。
其中,華為海思是大客戶,寒武紀對其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產品的銷售金額為771.27萬元、1.14億元,占到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產品銷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
2018年,陳天石曾回應外界對公司的誤解,稱,“寒武紀雖然提供終端的AI處理器IP,但我們也做云端的AI芯片,是一家綜合性的AI芯片設計公司”。
2019年,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產品收入同比下滑超40%,主要系華為海思選擇自研終端智能芯片,未與公司繼續合作。
這一年,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成為寒武紀第一大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66.72%。緊隨其后的是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網,占比分別為17.77%、15.49%。
直到2023年,智能計算集群系統,都是寒武紀第一大產品。比如2023年,公司的智能計算集群系統貢獻6.05億元的收入,占營收比例為85%。云端產品線為第二大產品,營收占比12.8%。
到了2024年,寒武紀營收結構發生大轉變,主營業務分產品情況顯示,云端產品線營收11.66億元,占比99.32%,成為第一大產品。智能計算集群系統營收未披露,華泰證券認為,該業務未有營收貢獻。
時隔5年,寒武紀第一大產品再次更迭,且此前第一大業務營收斷崖式下跌。未來,寒武紀的盈利復蘇態勢能否持續向好?
根據2024年報,寒武紀云端產品線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機。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進行人工智能處理的核心器件,智能整機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計算能力,且整機亦由公司自研的服務器產品。
券商機構認為,基于營收結構的變化,下游主要客戶由政府轉變為互聯網和運營商。華泰證券分析,寒武紀2024年積極推進互聯網客戶的導入驗證工作,第三季度開始樣品測試,第四季度規模出貨后營收環比大幅提升。
寒武紀若要盈利復蘇態勢能否持續向好,那么,云端產品線能否持續貢獻收入至關重要。
第一上海證券認為,2025年一季度,寒武紀收入實現環比增長,驗證了公司在互聯網和其他行業客戶端市場拓展取得成效,公司產品的需求和出貨有持續性。
2025年一季度,寒武紀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存貨和預付款環比均大幅增長,比如公司存貨27.6億元,較2024年末的17.7億元環比大幅提升55.3%。券商認為,存貨和預付款大幅增長,進一步展現了客戶端需求的旺盛和國產芯片供應鏈的韌性。
回望寒武紀的發展軌跡,自 2016 年創立之始,便將 AI 芯片研發作為核心戰略,布局極具前瞻性。2024年,寒武紀第一大產品的更迭,AI 芯片業務的崛起不僅帶來收入的增長,還幫助公司實現了盈利。
不過,寒武紀距離真正 “上岸” 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季度盈利但尚未實現年度盈利,持續穩定盈利的能力有待持續觀察。此外,2024年,公司對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79.15%,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未來,寒武紀業績和二級市場如何表現,我們將保持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