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2011年,中國以4470萬美元從烏克蘭買下3架“二手”伊爾-78加油機。對當時的烏克蘭來說,這不過是處理了一批積壓的“廢鐵疙瘩”,輕松賺取外匯;但對于彼時的我國空軍來說,卻像淘到一本失傳的武林秘籍。
這場近乎 “收廢鐵”的交易,也正是我國空軍從依賴外購到自主創新的重要轉折點。那么問題來了,這3架二手加油機到底有什么門道?它們又是如何讓我國空軍的翅膀越飛越遠的呢?
廢鐵堆里的機緣
“空中加油機”有多重要,這么說吧,它直接決定了一國空軍的戰斗投射能力。有了空中加油機,我國原本只能巡邏沿海的殲-11,可直插第二島鏈;而像戰略轟炸機這類“油老虎”,沒它撐腰更是沒法跑遠門。
如今,我國空軍在空中加油投送這方面,絕對不缺底氣,可誰能想到,這份底氣,竟是從二手市場“淘”的舊裝備里拼出來的。而這,就要從1991年蘇聯解體開始說起了。
當年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的情況很尷尬,算是個"家底雄厚"的窮光蛋:繼承了3000多枚核彈頭,上千架戰機,還有能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廠,堪稱全球第三核大國。
可問題是,這些家當烏克蘭根本養不起。經濟上一貧如洗,別說維護這些裝備了,連軍人工資都發不出來,只能大規模裁軍,把各種武器鎖進倉庫等著生銹。
更慘的是,西方國家又哄又壓,逼著烏克蘭拆核彈,毀轟炸機,拆到最后,這個曾經繼承了蘇聯35%工業實力的大國,只能靠變賣"家產"過日子,甚至連導彈預警雷達這樣的寶貝疙瘩,都按廢金屬論斤賤賣。
時間來到新世紀初,烏克蘭人在廢鐵堆里扒拉值錢貨時,又翻出了蘇聯時期封存的3架伊爾-78加油機。這些飛機原本為戰略轟炸機設計,能在飛行1000公里的情況下,一口氣輸油65噸,足夠7架蘇-27戰斗機飛越半個中國。
但對這時的烏克蘭來說,這些價值不菲的加油機純屬累贅,本國空軍養不起戰機配套裝備,放著占地方還要花錢維護,拆解還要倒貼工錢,就只能賤賣了。那問題來了:那賣給誰好呢?
戰力的躍升
正巧,當時我國空軍正在被“短腿”困擾。當時我國空軍用的轟油-6加油機,是用轟-6轟炸機改的,輸油量才18噸,導致我國的戰斗機出海巡邏都不敢跑太遠,沿海一有風吹草動就得忙著返場加油。
2011年,我國和烏克蘭一拍即合:我國用4470萬美元打包帶走3架“舊貨”伊爾-78,平均下來一架不到1500萬美元,而同期美國KC-135加油機單架成本就要4000萬美元,可以說相當劃算了。
而伊爾-78的到來,相當于給我國空軍換上了專業級的后勤保姆。這款加油機滿載92噸航油時,可在1000公里半徑下向外輸送65噸油,輸油量降到30噸時,空軍活動半徑可達2500公里!要知道,青島到東京的空中距離也不足2000公里。
伊爾-78翼下的兩套和尾部一套三個加油吊艙,構成了“三管齊下”的獨特配置,可為三架戰機同時加油,每個吊艙每分鐘能輸油1000升左右。這是當時轟油-6不具備的高級技能。正是這套系統,讓我國的飛行員真正接觸到了接近西方標準的空中加油技術。
2015年,我國新型轟炸機轟-6K在西太平洋遠航訓練中,一口氣飛到了琉球群島以東空域,創下了中國戰機最遠實戰化訓練記錄。2017年,我國遠海巡邏次數更是多達20次,多次飛越第一導鏈。而這些,都少不了伊爾-78的功勞。
國產精兵的破局
比直接提升戰斗力更根本的,是這些伊爾-78對我國加油機技術發展的巨大推動。
這款"空中加油站"為我國提供了多個關鍵技術領域的寶貴參考,包括燃油傳輸系統,涉及壓力控制,軟管收放機構,燃油輸配網絡等;改裝工程設計,它是基于伊爾-76運輸機改裝的,驗證了大型運輸機改加油機的可行性,以及相關的自動化對接技術等。
通過深入研究伊爾-78的貨艙油箱布局,管路整合方式等核心技術,我國為后續運油-20的技術路線提供了關鍵參考。近年來頻頻亮相的國產運油-20,正是在原有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實現了對伊爾-78的全面超越。
在1000公里作戰半徑內,運油-20的輸油量可達75噸,即便在2000公里作戰半徑下仍能保持50噸的輸油能力。它不僅能滿足重型戰斗機的需求,還能為空警-500,轟-6N等大型飛機實施空中加油,且一樣具備同時為三架飛機補充燃料的能力。
隨著運油-20的服役,我國戰斗機的空中加油訓練已實現常態化。2023年長春航空展上,運油-20與殲-20,殲-16構成的多機加油編隊,展示了我國空中加油技術的成熟度。
未來,隨著體系化加油機編隊的完善,我戰斗機的作戰半徑將得到進一步延伸。以殲-20為例,其不加油作戰半徑約2000公里,通過空中加油可拓展至4000公里以上,可形成對關島等關鍵節點的戰略威懾力。
等運油-20的量產后,我國空軍可進一步將加油機數量提升至兩位數,支撐起攻防一體的“空天一體戰”體系構建。這也標志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掌握全域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
結尾
就像古玩市場里慧眼識寶的行家,我國空軍從烏克蘭廢鐵堆里淘來的三架加油機,看似一時的權宜之計,實則為空中力量的重塑打開了突破口。這些被原主當作廢品的舊裝備,不僅填補了我國空軍遠程作戰的致命短板,更推動了我國空中加油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如今,太平洋上空的戰略天平已悄然發生改變。一張以運油-20為支點的空中加油網,正將中國空軍的航跡推向更遠的海天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