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 劉凌 王建東
近日,上海、成都、濟南公安交警相繼對“龜速車”宣戰,利用無人機技術、道路感知設備和視頻AI算法整治車輛異常緩慢行駛。網友對此紛紛點贊支持。
什么是“龜速車”
“龜速車”,指的是在道路通行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有最低限速的道路上,一些行駛速度明顯低于正常水平的車輛。
例如,前不久在上海市二環高架路上的滾滾車流中,一輛行駛緩慢的車,短時間內先后被7輛車超過。這輛“龜速車"被交警的”智慧大腦”鎖定,當時的區間平均車速為67km/h,而“龜速車”的車速僅為43km/h,低于95%的同期車輛。
為什么要整治“龜速車”
平常開車出門,家人經常叮囑“開慢點”。事實證明,車并不是開得越慢越安全。數據顯示,一輛時速低于平均車速30%的“龜速車”,會導致后方車輛通行效率下降40%以上。“龜速車”也是造成道路擁堵的原因之一。
車輛速度太慢,往往會導致后方車輛頻頻降速、變道,增加了道路上的變量,也增加了事故風險。
統計顯示,路上“龜速車”絕大部分都是駕駛員分心駕駛導致,比如抽煙、接打電話、看手機等。上海、成都、濟南等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此類交通違法行為的駕駛員執行扣3分并處以50到200元不等的罰款。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駕駛人安全研究部劉一兵表示,相關部門可以嘗試制定更加細化的處罰標準。針對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有明確最低限速規定的道路,可以嘗試以低于最低時速10%、20%、50%作為不同的分級處罰標準,對于造成道路擁堵的,予以記分處罰。
大象倡議:開車太慢也不行,遵章行駛才安全
治理“龜速車”之所以受到網友狂贊,說明不少人苦“龜速車”久已。其帶來的交通安全隱患,時間和經濟成本的增加,由之而引發的精神層面的折磨,對社會文明程度的傷害都是顯而易見的。整治“龜速車”的這一做法,也讓公眾明確安全駕駛并非意味著可以隨意降低車速。遵守交通規則、保持合理車速才是真正的安全之道。
大象新聞倡議每一位參與交通的駕駛員開車不分心玩手機,不“磨洋工”,按照路段限速要求行駛,讓城市道路更暢通,讓我們的出行更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