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這個深藏于體內的器官,其病變通常難以早期發現,一旦發現,往往已經十分嚴重。尤其是胰腺癌,這一“癌中之王”更是以起病隱匿和兇猛著稱。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其高惡性度和快速進展的特點,加之早期癥狀的非特異性,使得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胰腺癌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接近患者?是生活習慣的“報警器”,還是基因里預設的“定時炸彈”?如果疾病不幸找上門,應該如何應對呢?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組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及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根據腫瘤發生的不同部位,胰腺癌主要分為胰頭癌和胰體尾部癌。胰頭癌較為常見,約占70%~80%。由于胰腺是位于胃和脊柱之間,深藏于腹部深處的腺體,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起病隱匿;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疾病晚期,喪失手術機會,導致胰腺癌預后差,多數患者確診后生存期僅為1年左右。診斷困難、治療效果差是胰腺癌被稱為“癌王”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的發病年齡集中在40~80歲之間,老年患者發病風險顯著高于年輕人。然而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也出現了年輕化趨勢。
胰腺癌有哪些早期癥狀?
胰腺癌的癥狀多種多樣,具體表現取決于腫塊的位置、病程的早晚等因素。
1、腹痛是胰腺癌常見的癥狀之一,首發癥狀常為持續性、進行性中上腹痛或腰背痛,夜間明顯,仰臥位加重,彎腰可略緩解。部分患者早期僅以上腹部隱痛、脹痛為主要表現,隨著病情逐漸進展,疼痛程度逐漸增加,持續時間延長。
2、消化不良也是胰腺癌的常見癥狀,大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癥狀,嚴重可發生脂肪瀉。
3、黃疸是胰腺癌的重要癥狀之一,隨著胰腺癌進展造成膽道梗阻,患者可以表現為皮膚或者鞏膜黃染,大便顏色變淺,呈白陶土色,并可伴有皮膚瘙癢。
4、消瘦在胰腺癌患者中也很常見,疾病初期患者可以表現為乏力、消瘦,病程進展后可能進展至惡病質,表現為極度消瘦,生活不能自理。
5、此外,約有50%的患者可能確診為糖尿病,表現為血糖升高、口渴、多飲、多尿、體重減輕。消化道不適如消化不良、便秘或者腹瀉,壓迫十二指腸還可以出現消化道出血甚至梗阻。
因此,不要因為中上腹飽脹不適只想到胃病與腸??;不要因為腰背部酸痛只想到自己是骨科疾病;不要因為中年以后不知原因的血糖增高只想到自己是糖尿?。徊灰驗檠劬Πl黃,只想到自己是肝炎。所有這些早期容易混淆且沒有特異性的癥狀,都需引起足夠的重視,高危人群要主動進行篩查。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長期吸煙:吸煙是目前唯一被公認的胰腺癌發病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吸煙的胰腺癌患者與非吸煙者死亡的危險比在1.6-3.1:1,因此必須注意戒煙,尤其要重視二手煙的危害。
2、不健康飲食:高脂飲食、暴飲暴食、大量酗酒等都可刺激胰腺過度分泌,從而引發胰腺炎,增加胰腺癌風險。
3、糖尿?。禾悄虿』颊呋家认侔┑膸茁适钦H巳旱?倍。胰腺癌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也幾乎是正常人群的2倍。因此,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如突然發現患糖尿病,除了一定要認真檢查外,還要查胰腺癌。
4、胰腺炎:反復發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結石或結石性胰腺炎具有癌變傾向,可以認為是一種癌前期病變。
5、遺傳因素:家族遺傳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約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性。若一級親屬中有胰腺癌患病史,那么其患胰腺癌的幾率會顯著增加。此外,特定的基因突變也與胰腺癌緊密相關,如攜帶 BRCA1、CDKN2A、TP53、MLH1 等基因突變的個體,患胰腺癌的概率較大。
哪些相關的檢查可以早期發現胰腺癌呢?
1、體格檢查:除了消瘦、皮膚鞏膜黃染、腹部壓痛外,醫生體檢可以摸到腫大的肝臟和膽囊,有時可以在上腹部摸到一個質地堅硬的腫塊。
2、實驗室檢查:如血淀粉酶可有增高,空腹或餐后血糖可以升高。有膽道梗阻時查肝功能可以看到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升高。堿性磷酸酶和轉氨酶這兩項指標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腫瘤標志物:胰腺癌沒有特異性的腫瘤標志物,但有幾種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可顯著升高,包括CEA、CA199、CA125等,可用于輔助診斷,監測治療療效和復發,尤其是CA199最為常用,血清CA199>37U/ml作為陽性指標,重復檢測效果通常優于單次檢測,重復測定應至少相隔14天。
3、B超:可用于患者初診時的常規檢查,因胃腸道內氣體、患者體型等因素影響,胰腺經常顯示不清,若看到膽道和胰管的擴張,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增強CT:是目前檢查胰腺最佳的無創性影像檢查方法,可用于定位、定性診斷、鑒別診斷和分期。
5、MRI及MRCP: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不作為診斷胰腺癌的首選方法,胰腺病變鑒別診斷困難時,可作為CT增強掃描的有益補充。MRCP可以更清楚地顯示胰管和膽管的梗阻和擴張部位及程度,幫助判斷病變部位,從而有助于壺腹周圍腫瘤的檢出及鑒別診斷。
6、P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可顯示腫瘤的代謝活性和代謝負荷,在發現胰外轉移和評價全身腫瘤負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7、病理學檢查:這是確診胰腺癌的金標準。除了手術外,獲得病理學標本的方法還包括EUS(超聲內鏡)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腹水細胞學檢查、腹腔鏡探查活檢等。
胰腺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多學科綜合診治是胰腺癌治療的基礎。臨床上多個科室的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個體情況,通過多學科的討論和協作,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
胰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介入治療和支持治療等。根據胰腺癌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和遠處轉移情況,胰腺癌可以分為可切除胰腺癌、可能切除胰腺癌、不可切除胰腺癌,這三種情況所對適用的治療方式不同:
1、可切除胰腺癌:盡早行根治手術,術后根據病理和患者情況選擇輔助治療。
2、可能切除胰腺癌:可以先給予新輔助治療(即手術前先給予化療),再評估能否手術切除。
3、不可切除胰腺癌:可以采取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對于不能耐受放化療者,可以給予營養支持、緩解疼痛等最佳支持治療。
此外,經導管動脈灌注化療已成為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動脈灌注化療可以將幾種有效的抗癌藥搭配在一起,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引導下通過導管技術把抗癌藥直接注入腫瘤組織。這種治療手段的優勢是可以將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對全身毒副作用小,使絕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療。
最后,我們要強調的是,無論是開放手術還是微創手術,都需要在有經驗的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手術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手術方式的選擇,更取決于醫生的經驗和技術水平。因此,患者在選擇手術時,一定要選擇有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術的醫生,以確保手術的安全和效果。
胰腺癌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目前尚無有效的早期發現胰腺癌的檢查方法,也沒有切實的減少胰腺癌死亡率的手段,預后極差。故此,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循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采取樂觀的生活態度。保持日常生活的規律性,定時起床、進食及活動。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安定情緒,切忌急躁或暴怒。飲食上選擇易消化、富營養、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飲食,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暴飲、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飲食。要少吃或限制吃肥肉、魚子、腦髓、油膩、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品,忌煙酒。
如何預防胰腺癌?
由于確切的病因不明,胰腺癌還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不過針對胰腺癌的一些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可采取一些措施盡可能降低發病風險,如:戒煙,遠離二手煙,控酒,盡量做到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飲食,要避免高脂高熱量飲食。堅持運動,提倡戶外有氧活動。控制體重,避免超重肥胖。另外,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也要及時診治和監控,定期體檢,關注血糖。同時做好早期篩查,腹部增強CT和腫瘤標志物的檢查不可少。
建議大家在50歲以后高度重視胰腺健康,重度肥胖者、罹患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者等胰腺癌高危人群則在40歲以后,就要注意預防。除了注意節制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每年體檢時檢查胰腺功能。做腹部B超時,務必嚴格遵循次日空腹要求,即前一晚清淡飲食,食后禁食一夜,檢查前禁食早餐和水。否則因飲食在胃腸道中的殘留,以及促進胰腺分泌的碳酸氫鹽遇胃酸后產生的氣體,都會加大看清胰腺狀態的難度。
2、當出現黃疸(皮膚和眼白黃染、糞便發白、深色尿液等)、中上腹或背部疼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感覺疲勞難以恢復等情況時,務必及時就醫。
3、高度懷疑為胰腺腫瘤時,應悉聽醫囑,配合檢查,爭取更早期的發現,診治于癌癥發端之初,增加治愈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