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劉家堡科技小院聘書頒發儀式暨基層治理座談沙龍在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村會議中心舉行。小店區政協副主席范月卿、太原市政協常委張展赫、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趙云波、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宋洋、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書記齊晉杰、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冀慧珍、劉家堡村黨委書記喬武平、山西書典冊·陽明書院院長李安。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150余名MPA學員參加啟動儀式和座談沙龍。
劉家堡村黨委書記喬武平在歡迎致辭中表示,劉家堡村從“空心村”到“非遺文旅名村”的轉型歷程,離不開“文化興村”的發展路徑。劉家堡村將持續加大與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的合作力度,以高校智庫資源賦能鄉村振興。
山西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趙云波向小店區政協副主席范月卿、太原市政協常委張展赫、劉家堡村黨委書記喬武平頒發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MPA校外導師、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科技小院顧問聘書。趙云波處長表示,這是校地合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該校將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又一次重要嘗試,未來科技小院不僅是一個學術研究的場所,更會成為一個服務百姓的“橋梁”。山西大學將推動更多師生深入鄉村一線,開展實踐調研,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
劉家堡村接待中心主任吳力軍隨后為現場嘉賓和學員們深入解讀了明代名臣王瓊的歷史事跡,結合其“正心明道”的為政理念,講解了如何以史為鑒來傳承清廉務實精神,從歷史與現實的雙重維度,展現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與對基層治理的深遠意義。
陽明書院院長李安以《王陽明哲學剖析“王瓊為政之道”》為題,結合王瓊“知行合一”的執政理念,闡釋其對基層干部的啟示。他表示,干部應修心明德,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現決策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統一。講座內容引發現場學員熱烈討論。
在基層治理座談沙龍中,小店區政協副主席范月卿表示,劉家堡村踐行鄉村振興20字方針,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方面成效初顯,實現從“空殼村”到多方面發展的轉變,新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鄉村振興新模式,實現從以土為生的小村落到城郊鄉村旅游打卡地、城鄉融合發展典型示范地的華麗轉身。而作為太原市人口最為密集、商業也最為集中的小店區,在城鄉面貌與城鄉融合發展的浪潮中,村莊變景區、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的現象越發普遍,農業、文化、旅游、文創等鄉村新業態迅猛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已經變成觸手可及的美好現實。
太原市政協常委張展赫現場講述了自己作為政協委員在參與基層治理中的生動故事,并從自身角度分享了對基層治理的看法。他表示,政協委員的工作是通過組織觸角直達基層治理一線,實實在在地解決老百姓生活中的問題。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書記齊晉杰在分享會中指出,科技小院是校地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未來該院將持續依托學科優勢,為劉家堡提供更多的智庫支持與人才儲備。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常江博士介紹了劉家堡村科技小院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主題與建設歷程。未來要以“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精神,將科研成果應用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爭取將劉家堡科技小院打造成山西省鄉村振興的一個示范點和樣板間。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冀慧珍表示,山西大學長期致力于研究社會治理、公共政策與基層民主。此次聘請MPA研究生校外導師并組織基層治理座談沙龍,是希望大家在現場參觀教學中領略鄉村振興的風采,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
20日下午,由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五名講解員帶領MPA學員們實地走訪劉家堡“百院非遺”街區,參觀黑釉陶瓷、漆器、葫蘆雕刻等非遺工坊,并與傳承人深入交流。通過產業考察與文化溯源,學員們深刻體會到“閑置院落盤活+文旅融合”模式對鄉村經濟與文化的雙重提振效應。
本次活動通過多元對話與實踐教學,搭建了校地合作新平臺,為鄉村振興注入智力與創新活力。未來,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和鄉村振興研究院將繼續深化與劉家堡村的協同探索,依托MPA教育平臺打造“政學共育”模式的“田間實驗室”,為“千萬工程”的山西實踐注入可持續的學術動力。
(責編 黃晶 助編 董文玉 蘭亞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