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100多年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期間,德國軍隊從紫禁城里掠走了數以千計的各類文物。在接下來一個多世紀里,這些文物要么流落到了西方的博物館,要么被不為人所知的個人收藏者收藏在家。
要讓流落海外的文物重新回到祖國,首先就要尋找這些文物,并且溯源文物被掠走的軌跡。但是整個過程比登天還難。
從2021年開始,德國的幾家博物館聯手啟動了一個項目,要對流落在德國的中國文物進行溯源,并嘗試歸還給中國。
幾年時間過去了,這項工作進展得如何?還有就是德國人為什么現在突然提出要歸還文物?要想了解這些,就得先來看一看100多年前這些中國文物是如何被擄掠到德國的。
格殺勿論,瓜分財富
19世紀末,行將就木的清王朝突然遇到了義和團這劑猛藥。義和團原本是反清的,在某些人的引誘和操縱之下,義和團又從反清變成了扶清滅洋。
慈禧太后那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對清王朝而言,義和團就像腎上腺素,雖然可以恢復短暫的清醒,但清王朝整體的體能已經根本遭受不了這種折騰。
在19世紀末的義和團運動中,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死,這成了中國文物流落到海外的一個關鍵導火索,也給了八國聯軍出兵中國一個最好借口。
當時的德國皇帝是威廉二世,在得知相關情況后,他下令向中國派出了2萬名德國士兵。這些侵略者出發之際,威廉二世向士兵進行了演講,要求士兵到中國后不留戰俘,格殺勿論。
1900年,德國連同其他國家的軍隊正式入侵中國,并且很快攻占了北京城,清王朝統治者只能狼狽的逃了出去。不管是京城里的百姓,還是皇宮里堆積如山的財富,那個叫慈禧的老太婆都顧不上管了。
整個北京城陷入一片混亂,8個國家的軍隊劃區占領了一年,掠奪皇宮里的文物就是在這一年的時間里發生的。
德國人占領著紫光閣
德國大部分的士兵到達北京后,戰爭其實已經結束,所以這些德國人正好加入到了瓜分勝利果實的狂歡中。
除了官方在有組織的掠奪外,更多都是士兵個人的行為,他們在京城各處隨意搶奪,東西都裝進了私人腰包。德國軍隊當時的占領區是紫光閣,這里邊的一些文物包括了上百幅清代的功臣畫像。
因為搶的各種寶貝實在太多,當時的德國博物館很快就專門派人到北京收購文物,可以想象一下他們究竟搶了多少東西,而這還僅僅是德國一國的掠奪!
根據現在的德國藝術史學家的研究發現,1901年的時候,柏林民族博物館也想要中國的文物,他們專門派了館長助理穆勒帶著1萬馬克的錢,千里迢迢從柏林趕到了北京城。
1萬馬克根本沒有多少。然而這個叫穆勒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采購了上百箱各類文物。
原來,穆勒在德國軍隊里有私人關系,所以到北京城以后,他可以像士兵那樣輕易參與到搶劫掠奪之中。
通過低廉的價格,穆勒從士兵手里收購了大量文物,甚至還有很多文物是免費得到的。等到德國人啟程回柏林的時候,他帶走的大木箱子有117個之多!
請注意,這僅僅是德國一個博物館的掠奪。這個德國人回到柏林后,又從德國士兵手里收購各種文物,其中就包括掛在紫光閣里的各類功臣畫像。
僅僅從穆勒一個人的表現就能看出來,當時對中國文物的掠奪狀況有多么嚴重。
這些文物后來的命運
現在,德國的幾大博物館參與其中,都在嘗試溯源,研究文物的具體軌跡,也就是說,要搞清楚這些中國文物流落到德國的具體脈絡。
確認哪些是八國聯軍時期被搶來的,確認哪些是在其他時期,通過正常的買賣收藏流入德國的。因為除了八國聯軍的掠奪以外,清王朝覆滅后,還有大量的文物通過市面流通來到了海外。
參與的歷史學家以及藝術學家們都表示,這項工作的推進實際上相當困難,因為經過100多年的時間,很多文物都不知道被倒賣,轉手幾次了,根本難以確認這些文物在不同時間點都到過哪里。
此外,有些文物在博物館里,還有大量的文物其實都在個人收藏者手里,如果這些人不主動站出來,外界都難以確認有的文物是否還在世。
所以,為了更好勾勒出文物的脈絡,德國的幾個博物館之前也跟中國的博物館,尤其是故宮博物院展開了合作。針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國內外的博物館已經聯手展開了軌跡研究。
但是這項工作推進起來難度很大,即便是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有些文物的命運也相當的曲折。
根據一些歷史學家的研究,當初從紫光閣里掠奪的文物,有很大一部分都流落到了德國的博物館里。但是因為20世紀先后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不少文物包括一些文獻記錄都毀于戰火。
比如在二戰末期蘇軍占領柏林后,各大博物館里的很多文物,都被蘇軍轉移到了圣彼得堡。德國方面對于這部分流入蘇聯的中國文物,根本沒有任何清晰的記錄,也不知道數量究竟有多少。
不過,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和當時的民主德國曾先后向我國返還過部分文物。蘇聯方面先后返還了64冊《永樂大典》,民主德國方面返還了3冊《永樂大典》以及十面義和團旗幟。
截止到目前,根據官方的統計,各類回歸的文物已經有15萬件左右,但是這僅僅是流失海外文物的冰山一角。
在德國的各個博物館里,目前還有幾千件清代的各類文物,這些文物的具體流向以及背后詳細的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深挖。
可能有些中國人想不通,為什么德國現在突然要歸還文物了?
反思殖民歷史
德國博物館推動的這個研究項目名字叫“追蹤義和團文物”,參與項目的德國博物館一共有7家。分別是亞洲藝術博物館、民族博物館、漢堡民族學博物館、漢堡工藝美術博物館、萊比錫格拉西應用藝術博物館、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慕尼黑五大洲博物館。
網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德國現在之所以歸還中國文物,是因為他們看到中國強大了。這種觀點表面上確實可以激起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但實際并不客觀。
因為德國的幾家博物館針對中國文物,目前還只是在研究規劃,至于何時歸還,最終會不會歸還,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德國想歸還中國文物,以前就可以歸還,完全沒有必要拖到現在。之所以德國人沒有歸還,是因為從現在的國際法來看,對我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并沒有足夠的保護。
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我們向德國索要文物,基本上很難得到德國的正式回應,也就是要不回來。
在法律界人士看來,從情感和道德層面看,德國確實應該返還被掠奪的文物,但是德國人還不還,具體還要看他們怎么想。
目前的德國之所以會出現返還的聲音,是因為內部出現了反思殖民歷史的潮流。當然,這種潮流并不是自發出現的,是受到了很多前殖民地國家,尤其是很多非洲國家不斷抗議后才出現的。
因為從西方殖民史來看,德國過去的主要殖民地集中在非洲,所以博物館里收藏著大量從非洲掠奪來的文物。在非洲的持續抗議下,目前非洲貝寧的銅器文物以及納米比亞屠殺后收藏的尸骨,已經由博物館歸還給了非洲國家。
德國國內的一些歷史學者,圍繞文物的相關研究集中在非洲,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研究者認為,中國同樣經歷了殘酷的被殖民歷史,所以中國的文物歸還也應該研究。
但是,也有德國人認為,目前研究歸還中國文物純粹就是在浪費時間。
反對者認為,中國沒有失去全部
一些德國人認為,推動歸還中國文物的項目是在浪費資源,因為中國歷史上并沒有淪為真正的殖民地,中國沒有失去自己的文化遺產和身份認同。
還有人認為,目前在海外的中國文物有助于西方國家更好了解中國文化,因此這些反對者認為不應該將文物歸還給中國。
這其中的一些文物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掠奪的,還有一些文物是通過正常的買賣途徑流入海外市場的。哪些是掠奪的,哪些是正常途徑買賣的,實際上現在已經分不清楚。
正因為如此,反對者覺得,目前在海外的中國文物不是所有都是被掠奪的,那些通過正常途徑買賣的文物不應該被歸還。
結語
所以現在的問題其實很復雜,從中國人的情感角度去看,這些文物不管是什么途徑流向海外的,現在都應該歸還中國。
但現實的問題是,現在很多文物牽扯到個人收藏,其中復雜的狀況有很多已經難以清晰考證。而且在法律層面,我國也沒有向其他國家正式提出過歸還文物的要求。
德國推動的研究中國文物并歸還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德國的幾家博物館,至今也沒有明確拿出歸還的時間表。所以說未來的情況還在變。歸還文物的問題依舊曲折而復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