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紹興諸暨張大爺發現
自己嘴巴里
長出來一個“水泡”
而且越長越大
原以為只是口腔潰瘍
最后一查竟然是癌
口腔潰瘍4個月沒好
竟被確診癌癥
5個多月前
張大爺發現自己的上顎
多了一個潰瘍
“摸著不痛不癢的
我還以為是水泡”
于是
張大爺就像往常一樣
直接把它戳破
沒想到幾個月過去
這個“水泡”不僅沒有愈合
還越長越大
最后長到了硬幣大小
感覺情況不太對
張大爺立即來到
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
耳鼻咽喉科主任樓志平
檢查后發現
患者的腫塊
長在硬腭與軟腭交界處
就診時腫塊大小約2*2cm
表面糜爛
腫塊生長的這個區域
既是呼吸道的門戶
又是發音吞咽的關鍵樞紐
醫生提取了部分組織做活檢
結果顯示為鱗癌
經過6個多小時的手術
醫生成功切除張大爺上顎的腫瘤
并完成口腔頂部重建
日前,張大爺終于康復出院
口腔癌比較“小眾”
但發病率并不低
相比肺癌、大腸癌等大眾熟知的腫瘤,口腔癌比較“小眾”,但是它的發病率并不低。歌手張咪曾自曝第三次患癌,并切掉了半個舌頭,這讓口腔癌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口腔癌是頭頸部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舌癌、頰癌、牙齦癌、唇癌、口底癌等,其中舌癌占40%以上。
近年來,口腔癌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與不良習慣有較大的關系。樓主任告訴記者,吸煙與飲酒是頭號危險搭檔,慢性刺激與衛生隱患也是導致口腔癌的重要因素。比如,邊緣粗糙的假牙長期摩擦黏膜,可能誘發潰瘍或炎癥;口腔衛生狀況差,為細菌滋生提供溫床,增加致癌風險。而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人乳頭瘤病毒(HPV)尤其是HPV16/18型,與口咽癌和口腔癌的關聯日益明確。
口腔癌的“狡猾”之處在于早期癥狀隱蔽,許多患者將口腔癌早期癥狀誤認為普通口腔問題。通常來說,普通口腔潰瘍在一兩周內自愈,普通潰瘍邊緣整齊,以“黃紅凹痛”多見;而癌性潰瘍持續時間長,邊緣可能不規則,基底硬,還可能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咀嚼困難等癥狀。
“一定要重視,口腔潰瘍超過兩周不愈、咽部異物感持續存在時,請務必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樓主任提醒大家。
來源:諸暨西施眼
大家都要注意身體健康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