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媒體看淮安”主題采風系列報道之六:
淮安:加快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集聚區
近年來,淮安始終堅持以工業強市為引領,深度對接融入長三角產業集群分工和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著力培育“7+3”先進制造業和“353”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提供堅強支撐和保障,加快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集聚區。
據了解,2024年8月,淮安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353”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即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化工新材料、金屬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纖維新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智能制造裝備5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精心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綠色環保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市工業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5%。
千億級集群崛起:三大支柱錨定產業制高點
置身工業強省,面對強手如林的局面,淮安向“優”而行,走實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深入踐行“做的要比說的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理念,全力打造“四最”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工業經濟擴增量、優存量、提質量。
2024年,淮安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開票銷售、工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4%、11%和21.3%,均居全省第一,光伏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江蘇省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承載區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是淮安將打造的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全球第一大筆記型電腦鍵盤制造商達方電子在淮月產量達200萬臺;榮芯半導體是江蘇省長江以北唯一的12英寸晶圓制造企業。澳洋順昌、納沛斯、蔚藍鋰芯等一批行業龍頭齊聚淮安。淮安將依托現有優質資源,全面推進半導體設計、制造、封測、材料、檢測等全產業鏈發展,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PCB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LED外延片及芯片生產基地。
在新能源產業方面,淮安成功引入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阿特斯等百億級項目,南高齒項目可生產行業內功率最大的海上風電齒輪箱。淮安正加快發展新一代光伏產品,因地制宜深入發展風電、氫能等細分領域,全力打造全省新能源產業特色發展基地。
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方面,淮安擁有比亞迪集團全球唯一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集聚韓泰輪胎、雙環齒輪、紐泰格、和興汽車等一大批產業鏈中下游配套企業。淮安正依托現有產業基礎,打造全國最大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
五百億級矩陣:五大賽道鍛造硬核競爭力
同時,淮安將全力打造五個五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覆蓋化工新材料、金屬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纖維新材料、生物醫藥大健康、智能制造裝備等五大產業。
在化工新材料產業方面,淮安地下巖鹽資源儲量豐富,擁有全省唯一依托地方資源優勢打造建設的特色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正加快發展氟硅新材料、高性能催化劑和助劑、高純電子特氣等高端專用化學品,以及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先進高分子材料。
在金屬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方面,淮鋼特鋼連續多年開票超150億元;中天精品鋼簾線項目、巨石玻纖項目將分別建成全球最大的超高強精品鋼簾線生產基地、行業內智能化裝備水平最高的生產基地。淮安正加快發展高性能人工合成、天然礦物質功能材料、高純石英制品等產品,推動玻纖、石英砂等產品加快向下游延伸產業鏈條。
在纖維新材料產業方面,隨著臺華錦綸新材料、閩瑞股份微細旦雙組分復合纖維產業化等百億項目落戶,淮安正加快發展以再生纖維、功能性纖維、高性能纖維為主的纖維新材料產業,推進高端紡織、功能面料、品牌服裝等產業協同發展,努力打造全省纖維新材料創新型產業集群基地。
在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方面,淮安目前集聚了修正藥業、天士力帝益藥業、正大清江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淮安正大力推進高端仿制藥、創新藥開發及產業化,統籌發展醫療器械、生物醫用耗材、醫學影像設備、治療設備等產品。積極發展特醫食品和功能性食品。
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方面,擁有石油機械、儀器儀表、專用設備精密配件、現代教體高端裝備等6個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以及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蘇淮數智產業園、經開區高端裝備制造、金湖節能環保裝備等一批省級產業園區和基地。
百億級新勢力:前沿賽道激活未來動能
淮安還將精心培育三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涵蓋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綠色環保三個產業。
在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方面,淮安下著力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寧淮綠色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建設,加快發展以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為重點的嵌入式軟件,前瞻布局6G等前沿領域平臺軟件,加快構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體系。
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淮安已集聚了一批農業機器人、安防機器人、倉儲機器人等重點項目,加快布局通用計算框架、通用智能芯片、類腦智能算法等前沿產業項目,大力發展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智能終端產品。
在綠色環保產業方面,淮安正積極策應國家“3060”雙碳目標,加快高效節能、先進環保、零碳(低碳)供能等裝備研發制造、集成創新。推動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組葉片、動力電池等新型固廢材料綜合循環利用。
如今,產業集聚的“葡萄串”效應正在不斷釋放。2024年,淮安全市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占工業比重達78.1%、較“十三五”末提高23.1個百分點,光伏產業集群躋身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行列,入選全省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3個集群重點承載區域,金湖縣先進節能環保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淮安區機械設備精密配件產業集群新創成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智能裝備及新能源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元。
愿景展望:成為長三角北翼崛起的“新質生產力高地”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下一步,淮安將重點培育壯大“353”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建鏈延鏈、壯大規模,確保今年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值超千億元;同時,科學謀劃布局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做到既不盲目跟風、也要保持戰略主動。
史志軍表示,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淮安將在政、產、學、研、用的協同上,提升全市域的創新濃度,打造長三角北部重要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一是建平臺。 整合全市100多個科創載體(含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和9個省部級實驗室),強化科教產業園全市“創新之核”功能,深化寧淮科創走廊合作,提升科創載體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營水平,更好助力科技企業培育、產業創新發展。
二是強主體。 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對內”支持龍頭企業成立創新聯合體,引導更多企業走“專精特新”路徑;“對外”深化雙招雙引,推動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同步建設、同步招引,使更多“專精特新”項目和企業落戶淮安;同時,依托“人才飛地”等工作幫助企業破解緊缺難題,不斷壯大科創企業隊伍、提升企業科創能力。
三是促轉化。 淮安與多個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設立了總額8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10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以及10億元的人才創投基金,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科創成果轉化。淮安將積極牽線搭橋,推動校企利益捆綁、深度合作,深化科創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改革,促進更多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成果在淮安落地轉化,形成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
據了解,2025年,淮安將繼續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在項目攻堅、企業培育、產業升級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構建長三角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高地,為筑牢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堅實工業基礎貢獻力量。
相關專家指出,淮安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的轉型,體現了后發地區“精準卡位、鏈群共生”的突圍智慧。其“千億-五百億-百億”梯度產業集群培育體系,或為全國同類城市產業升級提供范式參考。隨著“葡萄串效應”持續釋放,這座千年運河之都正以“硬核產業”重繪自身在長三角經濟版圖中的坐標。(魏國家/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