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縣域經濟網訊(黃波 通訊員 盧美英)為全面貫徹省委“四高四爭先”工作要求,商丘市梁園區東風街道緊扣“法治河南 同心筑夢”主題,于2025年4月全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宣傳月活動,通過多元宣傳形式與社會聯動機制,形成全域覆蓋的法治宣傳教育新格局。
精準施策,多維宣教構建普法立體矩陣
定點宣傳夯基礎。在轄區9個居民小區設立宣傳點,搭建起政策法規普及的“前沿陣地”。現場通過懸掛醒目條幅、發放宣傳手冊、提供現場答疑等方式,全方位向居民普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以及總體國家安全觀等重要內容。活動期間,累計發放資料2000余份,現場答疑解惑80余人次,切實打造家門口的普法陣地。
入戶宣講強滲透。為增強宣傳的吸引力和實效性,社區志愿者巧妙結合案例講解、互動問答等生動形式,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語言向群眾闡釋“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相互離不開)、“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等政策要點。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群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刻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增強對民族團結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創新形式增實效。組建20人“紅石榴宣講隊”,開展“敲門送法”行動,實施“三必講”工作法(婚喪嫁娶必講移風易俗、鄰里糾紛必講團結政策、節日活動必講法治文化)。創新“情景帶入式”宣講,通過“家庭議事會”形式解析“高價彩禮調解”“鄰里守望公約”等典型案例,推動移風易俗倡議書簽收率達100%,化解民族相關矛盾糾紛3起。
協同聯動,構建三位一體共育機制
校社聯動護成長。充分發揮學校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聯合轄區學校在商丘市第三高級中學舉辦“法治成長 共育未來”主題座談會。圍繞防欺凌、防詐騙等熱點主題,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進行法律解讀和案例分析,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家社互動樹新風。社區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開展入戶宣傳,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耐心引導居民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將民族團結與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通過家庭這一社會基本單元的積極參與,推動民族團結理念在家庭中落地生根,進而輻射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政企協同擴覆蓋。聯合律師事務所組建“法治護航服務團”,常態化開展“法治體檢進企業”專項行動,重點圍繞勞動合同、權益保障等事項提供精準法律服務,累計為3家企業開展專項體檢,化解民族員工勞務糾紛2起。同步推進“誠信經營示范店”宣傳活動,打造“法治宣傳示范街區”,實現法治宣傳與營商環境雙提升。
長效固本,健全民族法治生態體系
擴大宣傳覆蓋。為確保宣傳活動取得更廣泛的效果,東風街道將宣傳范圍從居民小區延伸至沿街商戶、企業等各類場所。通過設置展板、播放宣傳視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成果,進一步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來。
加強隊伍建設。組建由法律顧問、統戰委員、網格員構成的“法治觀察員”隊伍,建立“月研判、季培訓、年考評”機制。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對47名網格員進行民族政策法規專題培訓,處置涉民族因素事件響應速度提升90%。
建立長效機制。東風街道深刻認識到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將其納入常態化工作體系。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社區宣傳等活動,持續為群眾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不斷鞏固民族團結成果,為構建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系列活動,有效增強了群眾對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構建起“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宣傳教育網絡。下一步,東風街道將繼續深化宣傳形式,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民族團結教育走深走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