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50多名戰士被日寇俘獲,我黨聯絡部部長任遠,因被叛徒指認,身份暴露,他自殺未成,于是懇求獄友用繩子勒死自己......
1944年,10月17日,任遠在河北楊家鋪參加一場會議,因被叛徒出賣,遭到了日寇的圍剿,430名戰士犧牲,150多名戰士被俘。
由于事出突然,在日寇猛烈的火力下,一個接一個的戰士倒在血泊中,任遠也被流彈打中,失血過多,暈了過去。
第二天醒來后,他發現自己被俘了,日寇懷疑他是高級官員,妄圖撬開他的嘴,而任遠卻一心想自殺以保全機密。
人在失血過多時,大量喝涼水能夠加速死亡,于是任遠扯著嘶啞的喉嚨向日寇要涼水。然而經常執行此類任務的日寇一眼識破了他的目的,向他喊道:“你的,自殺的不行!涼水的不給!”
日寇將任遠單獨關押,對他優待,妄想能夠降服任遠,為他們效勞。
轉移路上,為了不留隱患,他讓抬擔架的老鄉幫忙解開衣服扣子。趁日寇不注意,將寫有情報的幾頁紙撕下后快速放入嘴巴,吞了下去。
到目的地后,日寇多次盤問任遠的真實身份,任遠謊稱自己是已經犧牲的警衛連連長劉建華,可日寇卻找來了叛徒張鐵安指認,任遠聯絡部部長身份被暴露。
身份被暴露,任遠自盡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他十分擔心自己在日寇極端的審訊方法下,神志不清時說出機密。
他以雙臂中彈且身體虛弱,要求日寇將交通員李永和自己關在同一牢房,幫自己喂飯。此時日寇還不知道他和李永的關系。
任遠將李永叫到身邊說:“敵人現在已經知道了我的身份,必然不會讓我活著走出去,為了顧全大局保護組織,我唯有一死。我命令你,去拿掛毛巾的那根繩子勒死我,就現在,快!”
李永淚水奪眶而出,哭著說:“部長你不能死,我們一定能找到方法出去的,會有人來救我們的......”
為避免其他戰友為救自己而陷入危險,任遠向李永搖搖頭,在牢房的墻上用鮮血寫下——以身殉難,以表決心。
縱使李永心中百般不忍,但也唯有服從。
夜晚,趁日寇看守松懈時,李永拿起墻面上掛毛巾的細繩走向任遠,用力地將繩子勒在任遠的脖間。
任遠雖然一心求死,但處于窒息狀態身體本能的開始反抗,四肢開始不停揮舞。牢房外的日寇聽到動靜連忙跑過來查看,李永也是實在下去狠手,任遠大難不死。
一心求死不成,日寇也開始對任遠嚴加看管,將李永調離牢房,并加強對任遠的看守,連上廁所都要派人跟著。
幾次自殺未成,任遠想起自己在延安培訓時,潘漢年說過的一句話:“要善于用狡猾的手段對付敵人,當敵人沒有充分掌握確鑿證據時,機智的采用假供、亂供,來應付敵人的審問。”
于是任遠改變了方法,伴隨著日寇的軟硬兼施,他慢慢流露出想要投降的態度,配合日寇審問,時機成熟后,他就提出愿與日寇合作,只要日寇保證他的安全,他就提供自己全部機密信息。
為了迷惑日寇,任遠偽造出一張地下情報圖,多年的地下情報經驗,他這張假圖足以以假亂真,再加上他的信誓旦旦,日寇對此深信不疑。
任遠為裝得更為逼真,還添上了幾位真實人物,除去已經去世的成員,他填的都是漢奸、墻頭草以及日偽人員,其中包括大漢奸張愛仁。
張愛仁一直在中日兩方搖擺不定,被日寇收買,多次出賣組織信息,還有日偽保護,他有恃無恐,任遠想趁機除之后快。
任遠稱張愛仁對日寇根本就是假意降服,實際是中方的秘密聯絡員,為組織傳遞了不少機密!
日寇立刻將張愛仁關押、折磨,并發落至東北一帶,下場悲慘!
日寇認為任遠的貢獻非常大,堅信已經降服了他,將他從牢房中放了出來,安排他居住在唐山的豪宅。
1945年2月18日,任遠趁巡邏的日寇放松了警惕,假裝在四周散步,左拐右拐甩掉了在暗處的巡邏兵,在地下黨員王新民的幫助下逃出了城外。
1949年4月,任遠調任鐵道部公安局二處任處長,期間他還曾秘密護送毛主席首次訪問蘇聯。
這位九死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于201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100歲!
任遠的抗戰事跡不是“神劇”,也不是天方夜譚,他用鮮活的事跡告訴世人,為了百姓的安全,為了身后戰友的安全,我們的抗日英雄能爆發出超越常人的毅力和潛力!
這股力量的源泉,就是他們對中國清澈的愛,對革命信仰堅定的體現,對共產黨人高貴精神品質的完美詮釋,向任遠前輩致敬!
任遠的大半生,都在與秘密打交道,他是一位真正的“影子英雄”,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什么是隱秘而偉大!
今天的我們,生在一個繁榮安定的社會,我們揭露日寇?在這片土地上犯下的罪行,銘記歷史,不是銘記仇恨,而是以史為鑒,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