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清區文昌街道,15個老舊居民小區正經歷一場“由內而外”的蝶變。近年來,文昌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引入山東恒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創新升級“恒西”服務模式,將“楓橋經驗”融入基層治理,通過多方協同、矛盾就地化解、服務提質增效,蹚出了一條老舊小區治理的新路徑。
山東恒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老舊小區眾多的文昌街道,引進恒西物業公司后,成立了中共濟南市長清區委山東恒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建立了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物業、黨員多方參與的工作模式,協調運行機制,不斷補齊老舊小區短板,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
黨建引領“紅色引擎”,共繪治理同心圓
成立于2006年9月的文昌社區,共有15個居民小區,是長清區規模最大、建成年代最老的轄區。其中,文昌花苑小區是長清區第一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商品房,存在著老舊小區的“通病”,設施破損老化、車輛亂停亂放……恒西物業入駐文昌社區后,多策并舉破解治理難題,為居民吃下“定心丸”。
恒西物業首先利用三個月的時間,集中人力物力,對小區進行了“開荒式”整理,小區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規范小區各項管理,讓小區居民切實感受到身邊環境的變化。其間,安排保潔人員17名,投入機械化清掃設備2臺,每天早上6點開始對道路進行清掃,對117個樓道每周打掃一遍,清理垃圾800余袋,更換垃圾桶15個;安裝垃圾分類亭,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引導業主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全面修剪樹木和綠化;整治物品亂放和亂貼亂畫;重新安裝宣傳欄35處;維修破損路面和廣場花磚;疏通堵塞管道42處;維修路燈51個;更換樓道燈600余個。針對小區亂停車現狀,物業公司籌措資金安裝車輛道閘系統,配備保安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及巡查制度;規范車輛管理,登記車輛信息1450余條,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并規劃停車位和消防通道。
與此同時,在每天的常態化工作過程當中,恒西物業工作人員與業主積極溝通,并在文昌社區黨總支協調幫助下,與社區網格員一起進行了地毯式入戶走訪,采集業主需求,并將采集來的急難愁盼問題匯總,與社區、黨員、居民代表,通過懇談會的形式共商共議。發動熱心黨員、熱心業主、熱心樓長的力量,由點到面,從內到外,帶動更多業主的積極性和配合度,全方位地為社區解決難題。
“楓橋經驗”落地生根,矛盾化解在基層
針對老舊小區矛盾多發特點,恒西物業深挖“楓橋經驗”內涵,成立由社區、物業、業委會和居民代表組成的聯合調解委員會。恒西物業與各社區黨組織在矛盾調解、困難解決、活動開展等方面實施聯動,力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共治,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高效、貼心的服務。
社區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業主之間、業主和物業之間。為此,恒西物業聯合調解委員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社區內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進行及時梳理、分析并尋求解決方案。通過面對面溝通,減少了誤解,增強了互信。
化解矛盾問題的同時,恒西物業還通過真誠服務切實為社區居民增福祉。與社區聯合建立困難幫扶機制,為社區內困難群體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就業援助等多元化服務,并對殘疾人家庭減收40%的物業費。結合傳統節日、重要紀念日等節點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社區業主文化生活。開展“項目經理接待日”,集中收集問題、全力解決問題,用真心、真情、真意的服務態度贏得了廣大業主的認可。
文昌社區引進恒西物業的成功實踐,為文昌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治理服務提供了范本,獲得了廣大居民的認可。如今,恒西物業服務范圍不斷擴展到石麟社區,清河街第五社區,東門里、西門里、南門里、北門里四個回遷小區等,物業服務面積達到23.6萬平方米。
民生實事辦到心坎,服務升級見實效
“恒西物業服務很周到,不管是突發大事件,還是日常小事情,他們都盡力為我們提供周到和貼心的服務,大家都很滿意。”家住長清燃料公司宿舍的周大爺說。
本著“優質服務先行、民生問題先攬”的理念,恒西物業無論是到哪個社區,都不斷推進物業服務的提質增效,為構建更加和諧、宜居、美好的社區環境不懈努力。
面對老舊小區易出現的問題,恒西物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老舊小區的飲水機問題便是其中之一。很多老舊小區由于多次更換技術開發商,不同開發商留下的設備維護標準各不相同,日常維護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導致設備故障頻發。一次正值高溫天氣,轄區某小區內的飲水機故障關機,居民們的日常飲水成難題。恒信物業深知問題的嚴重性,緊急召開聯席會議,果斷決定先行向居民提供飲水服務,并自費修理飲水機。在物業的高效行動下,居民們在短時間內解了燃眉之急。
“以人為本”,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致使轄區某小區內多部電梯慘遭泡水,電梯控制面板短路,多部電梯直接停運,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由于天氣惡劣維修人員無法及時趕到,恒西物業了解情況后,當即召集自有維修團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著手排水與設備檢修工作。經過連續數小時的奮戰,電梯重新投入使用,居民們的出行恢復正常。
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的高效解決,不僅收獲了居民的認可與贊譽,更為老舊小區的蝶變注入了強大動力。公司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黨建+楓橋經驗”實踐,以精細化、人性化服務助力城市治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大眾新聞記者 姜斌 通訊員 張一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