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櫻
第30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走進大學做閱讀講座。互動環節,有位同學分享去年讀了三本書,她印象深刻的一本是余華的《活著》。
每次進校園,我都會向師生發起“一鍵三連問”:你一年讀了幾本書?印象深刻的是哪本?為什么?AI迭代發展的時代,年輕人的閱讀變得奢侈起來。美國學者哈羅德·布魯姆在《如何讀,為什么讀》中寫道:“閱讀即是消減孤獨和增強自我。”閱讀是精神的補品、靈魂的滋養,在一個追求效率的時代,堅持閱讀變得困難起來,但是唯其困難,方顯可貴。
那天深夜整理案頭,我翻出一本小書《我和帶鋸二十年——雙金屬帶鋸漫談》,內頁上作者的贈言寫道:“這本小冊子,是我創業路上的投影。即便為了謀生,也不曾丟掉一個讀書人的情懷……”當時讀過的內容已然淡忘,如今重讀則心生歡喜——帶鋸,本是冰冷而小眾的機械設備,作者卻為其注入體溫和心跳:辭職創業、引進設備、開拓市場、編寫刊物、叫響品牌……
作者是個有心人,他從頭開始,為帶鋸條創建詞條:“雙金屬帶鋸條,帶體和齒尖是兩種鋼材復合而成,齒尖硬度極高,一般做成環狀,常用來鋸切各種金屬材料和石墨、鑄鐵。”鋸齒鋒利,鋸切精準,這就像是豎排的詩,把日子的褶皺切割,為人生平分四季。
他把一個冷門的機械行業發展成實體經濟,為國家降耗節材幾億元甚至更多,但他始終不變地堅守一個讀書人的理想,讓思維如機油般浸潤配件,使鋸切技術運用于各個領域。打齒、斷帶、鋸斜,帶鋸設備維修的整個過程,本身也是一種修行。編寫《鋸業通訊》,推廣雙金屬帶鋸文化,本身也是一種精神布道。
實際上,每本書都是與心靈對話的一種方式。這讓我想起《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作者羅伯特身陷疾痛掙扎之時,與長子克里斯騎上摩托車,開啟橫跨美國大陸的萬里征途。
書中有處細節令我過目不忘。作者修理摩托車時,一顆螺絲突然掉進發動機深處,他靜下心來,打著手電筒觀察零件結構,把細鐵絲彎成鉤子,穩穩地勾出了螺絲。無獨有偶,同伴的摩托車油門卡頓,他慌忙拆下整個把手,孰料不小心扯斷了電線,變得更加糟糕。作者的維修過程堪稱“冷靜法”,騎上摩托車感受一下阻滯的節奏,經過種種排除,發現只是某個小彈簧的角度偏移。
“維修工作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修復機器,而是為了修復我們自己的價值觀。”這句話深得我心。讀與寫,乃是人類與動物的區別,閱讀無法自動地改變人生,但是堅持閱讀的人有可能改寫命運。
如果說《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是兒子幫助父親告別疾痛的“在路上”,那么《僧侶與哲學家》則是父親理解兒子的對話錄。父親是法蘭西學院院士、理性至上的哲學家,兒子馬修·理查德曾是諾貝爾獎導師門下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兩人的對話不啻于價值的理性沖撞與心靈的漸次打開。他們的對話超越輸贏,無關利益,卻是父子關系的一種修復。最終,父親沒有被說服,但他理解了兒子“選擇背后的嚴肅性”。我從中分明看到了一種“仰望星空的能力”。
回到《我和帶鋸二十年》,出版時間大約是2010年,十五年一晃而過,作者播種的“讀與寫”的種子在向上拔節,葳蕤成樹,為路人投下大片濃蔭。時隔兩年,他編輯出版《家庭成員作品集》,收錄老伴、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的文章。作品集的“雛形”是一本剪報,家庭成員每有作品發表,當天剪下來做成剪報,眼看發表作品越來越多,便有了出本書的想法。
封面有首小詩,讀來頗有機趣:“夫妻子女媳婿,都愛詩詞歌賦;短文一篇篇,道出段段掌故;有趣,有趣,且看我家文庫。”儼然,這是全家人的“說吧,記憶”,也是非常難得的“家庭相冊”。作品集出版后,他和老伴又忙個不停,走社區、進學校、到鄉村去贈書,只為在更多人心中播撒閱讀的種子。
一個人的閱讀會影響一家人,反過來,全家人的持續閱讀會壯大家族文化譜系,使“時間銀行”里的“精神儲蓄”不斷增值,多少年后,福澤子孫后代。還是古人說得好,“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閱讀是一項有根有魂的事業,看不見長遠的人,亦無法擁有未來。如今,作者的孩子們都已長大,特別是孫子、外孫女獲獎佳作不斷,《家庭成員作品集II》即將出版。
記得作者還出過一本詩集《祖國的早晨》(1964—1977),書的贈語中寫道:“一個懷揣詩人夢想的年輕人,把青春之歌留在了歷史的回音壁上。”誠然,這是他們那一代人的“青春之歌”,赤誠與理想、激情與滾燙,在字里行間燃燒,點燃成火把。
帶鋸成就事業,書香馥郁心靈。這位老先生名叫韓慶祥,家住山東歷城。家門口不遠處有一座山:華山。每次路過,我都會遠遠地眺望,那座尖尖的小山,恍若水澤間生出的花骨朵,孤傲凌霄,寂寂綻放,把一座城的芬芳帶向遠方。
(本文作者為濟南80后青年作家,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