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市場主要就是要拉消費,但是現在現在消費還沒有明顯的突破。
那消費要怎么突破呢?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文末還有數據干貨分享,錯過真的虧大了!
一,消費的突破口
尋找消費增長的突破口,需要從更長遠、更系統的角度切入。
一方面,穩定股市與樓市至關重要。作為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股市與樓市穩定,老百姓的財富預期也會趨于穩定,這將直接影響其消費意愿。
最近股市指數一直紅著,背后正是正策層面對穩定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視。
另一方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關鍵。以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群體為例,他們缺乏穩定的社會保障,往往需要通過儲蓄來應對養老、醫療等潛在風險,消費能力受到極大抑制。
要是能針對他們的五險一金等保障問題發力,就會釋放這部分人群的消費潛力。
京東近期針對外賣員推出的五險一金保障、配偶就業安置等舉措,或許正是對這一趨勢的響應。
隨著時間推進,二季度或將迎來相關正策的實質性落地。
二,不會一起漲
但是即便消費市場迎來正策利好,也并不意味著所有消費板塊都會同步上漲。
其實自從今年1月以來,消費概念就持續被市場炒作,但炒到現在,真正實現大幅增長的又有多少呢?
很多散戶看到現在都在看好消費板塊,還有正策的支持,就覺得自己進場就一定能夠賺錢。
其實散戶很容易被新聞熱點和市場情緒裹挾,陷入羊群效應,盲目跟風追漲。但實際上,市場情緒極易被放大扭曲,就算消費會漲,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能賺錢。
為什么散戶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沒有看清市場的真相,被表面的新聞和漲跌迷惑了。
那怎樣看清真相呢?就要關注真實客觀的數據,只有通過量化數據模型才能無限接近市場的真相,摒除流量、情緒和權利帶來的影響,真正看到市場的本質。
而機構的行為正是決定股價漲跌的關鍵因素。
所以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是對真實交易行為數據的洞察。
我們要關注機構的交易行為數據,才能找到有增長潛力的賽道,才能把握先機,避免踩坑,不信看下圖:
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最近研究了消費股里的「探路者」和「TCL智家」,還做了張數據圖。
圖上橙色的「機構庫存」數據,能清楚看到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情況。現在大數據分析技術很成熟,只要拆解交易數據,機構的操作手法就一目了然。
從圖里能明顯看出來,「機構庫存」越活躍,股價漲得越厲害。
對比一下,「探路者」從1月13號到現在漲了60.67%,收益很不錯;「TCL智家」只漲了幾天就開始跌,到現在已經跌了30.85%。
說到底,股票能不能漲,關鍵看有沒有資金推動,機構頻繁交易的股票,后續上漲的可能性更大。
下面這張圖匯總了5000多只股票,哪些有機構資金在操作,一看就知道。
這張圖標著「機構庫存」數據,哪些股票有機構資金在操作,掃一眼就能明白。
機構交易很隱蔽,建議大家每天關注數據變化。
今天就先說到這兒!想了解更多股市干貨,記得關注我。
聲明:
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溝通。
我不推薦任何股票,沒有收費群,也不和任何利益集團合作,大家可以放心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