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近期,島內輿論被一個莫名其妙的“新名詞”——“脫中入北”,攪得沸沸揚揚。這一概念,是民進黨為了給其“抗中保臺”“倚美抗中”的“臺獨”分裂策略披上一層新外衣,苦心包裝和炮制出的“新發明”。追根溯源,這個所謂“新名詞”,是來自民進黨中常會。當時,島內一位名為吳介民的學者受邀給賴清德等民進黨政客,做關于美國新關稅政策“解題與方案”的報告。吳介民在報告中拿出各式各樣的數據圖表,試圖論證臺灣地區所謂“脫中入北”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臺灣半導體(資料圖)
為了獲取美方的支持,臺當局還主動向美方示好,聲稱要加大對美投資。尤其是在臺積電赴美建廠一事上。不僅如此,賴清德更是不顧外界對其“賣臺求榮”的猛烈批評,執意推動臺積電將高端生產線轉移至美國。有分析稱,民進黨當局此舉不僅不會得到美方的尊重,反而會進一步損害臺灣企業和臺灣民眾的利益。此外,賴清德執意推動“臺獨”進程,還會使臺海緊張局勢更加緊繃。
他呼吁島內民眾“吃苦當作吃補”。他說,“全球北方國家”都想爭取臺灣地區優秀的廠商去投資,“脫中入北”是正確方向。他還說,臺灣地區應該利用每一次地緣政治經濟變動時刻,推動合適的發展方向。賴清德口中所謂的“全球北方國家”,其實就是在說美國。特朗普此前已經對島內企業下通牒,要求他們盡快將產業全部轉到美國本土,不然就要對其征收巨額關稅,而賴清德的這番喊話明顯是在順應特朗普的要求。
但我們要問一句:真的能脫得了嗎?臺灣地區高度依賴與大陸的經貿關系早已是鐵打的現實。去年,臺灣地區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額達到了1506億美元。如果沒有大陸這個“基本盤”,臺灣經濟恐怕連外貿順差都無法維持,更別談產業競爭力了。賴清德鼓噪要靠“入北”實現經濟升級,實則是政治裹挾經濟、幻想用地緣對抗的方式實現“脫鉤”。但“脫中”根本不可能,“入北”又有誰在等?
臺海(資料圖)
賴清德之所以敢在臺海問題上越來越肆無忌憚,有兩個原因:首先,就是他把島內兩千多萬民眾綁架在了“臺獨”戰車上,他用島內民眾的利益來作為賭注,斷定大陸不敢對臺采取“斷然措施”;其次,就是美西方國家一次次地對他釋放錯誤信號,讓賴清德覺得“倚外謀獨”“以武拒統”的概率大大增加。但是,從本月初解放軍舉行的圍臺軍演就能看出,現在軍演科目越來越多,也就說明越來越趨于實戰化。
而在美國到底會不會“出兵”的問題上,美國更是已經表明了態度,美國國防部長提名人科爾比明確表示,臺灣回歸對美國印太戰略是一場災難,但是美國出兵臺灣的收益遠高于成本。而美國即便失去臺灣,也不會改變美國的全球地位,美國人民的生活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因此一旦臺海爆發戰爭,美國可以在外圍提供幫助,而不是參與到戰爭中去。
臺灣地區(資料圖)
賴清德當局為了謀“獨”,主動出賣臺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臺課征高關稅,讓其著意編造的美臺關系假象破滅,“棋子”變“棄子”。賴當局不顧民眾利益和產業發展前景,提出對美“大采購大投資討好方案”,卑躬屈膝、“打左臉送右臉”,這種“跪美賣臺”的行徑,令人不齒。事實證明,只要兩岸和平、同胞一心,就能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共同抵御外部風險,共同創造讓兩岸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民族復興偉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