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當加拿大總理卡尼,在競選辯論中高呼“中國是加拿大最大的威脅”時,全世界都震驚了!
要知道,在不久前,加拿大剛剛從中國手中接過了,價值上億加元的石油大單。
加拿大為何一邊賺著中國的錢,一邊卻對中國惡語相向?這場“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鬧劇背后,究竟隱藏什么樣的政治算計?
中美貿易戰的“最大贏家”
要說起這件事,咱們還得從特朗普對華施加關稅說起。
3月底,自從特朗普揮舞著“關稅大棒”上臺后,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就打得如火如荼,其中能源領域更是首當其沖。
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對等關稅”,這讓中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其能源進口策略。畢竟,石油和天然氣是工業的血液,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就在中美貿易戰打得難解難分之際,一個國家卻悄悄從中獲利,那就是加拿大。
根據英國沃泰克薩咨詢公司的數據,3月份,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的原油總量飆升至730萬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加拿大仿佛一夜之間,成了中美貿易戰的最大贏家之一,從中國獲得了巨額石油訂單。
正當加拿大企業,還在為拿到中國的大訂單而欣喜若狂時,加拿大總理卡尼卻突然“變臉”。
4月17日,卡尼在競選活動上公開指責中國,稱中國是“加拿大面臨的最大外部威脅之一”。
卡尼對中國的指責,首先瞄準了北極地區。他聲稱,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對加拿大構成了“嚴重威脅”。
事實上,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克制和透明。中國是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國,參與北極事務是基于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的考慮。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北極的科考活動,以及對北極航道的合理利用,都是在國際法和相關協議框架內進行的。
相比之下,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資源開發活動,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
加拿大近年來,不斷加強在北極的軍事部署,甚至與美國進行聯合軍演,這難道不是對北極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更大威脅嗎?
卡尼對中國的另一項指責是臺海問題,他聲稱,中國在臺海問題上的行為“威脅到了加拿大的安全”。
這簡直讓人哭笑不得,臺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加拿大作為一個域外國家,有什么資格對中國的內政指手畫腳?
那么,卡尼究竟為何一邊賺著中國的錢,一邊又大肆發表這種抹黑中國的言論?
加拿大的“難言之隱”
表面上看,加拿大拿了中國訂單又對華放狠話,像極了 “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的矛盾體。
但往深里扒拉,就能發現這背后藏著不少 “難言之隱” 和 “小九九”。
先說說加拿大和美國的關系,那簡直是 “相愛相殺” 的典型。作為美國北邊的 “忠實小弟”,加拿大這些年沒少被大哥 “薅羊毛”。
特朗普當政時,曾口出狂言要 “吞并加拿大”,這話聽著像玩笑,卻實實在在戳中了加拿大的軟肋:
在軍事、經濟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加拿大,根本沒有說 “不” 的底氣。
就拿美加邊境的能源管道項目來說,美國說改路線就改路線,加拿大除了陪著笑臉點頭,連個反對的屁都不敢放。
這種 “被欺凌” 的處境,讓加拿大心里憋著一股邪火,可又不敢朝美國發作,咋辦呢?
加拿大只好把氣撒到中國身上,試圖通過對華強硬來向美國 “表忠心”,活脫脫一副 “受了欺負找軟柿子捏” 的慫樣。
再往深了看,加拿大的 “反華表演” 還有著濃厚的 “政治正確” 濾鏡。
作為美西方陣營的一員,在這些國家的政治生態里,對華強硬早就成了一種自帶流量的 “人設”。
不管是競選拉票還是塑造 “國際形象”,罵幾句中國似乎就能彰顯 “立場正確”,就能贏得國內保守派和美國主子的歡心。
卡尼在競選時拋出 “中國威脅論”,說白了就是為了收割選票玩的政治投機。他這是把 “反華牌” ,當成了競選舞臺上的 “流量密碼”。
你想啊,加拿大國內政治版圖就那么大點地方,各黨派為了搶選票早就殺紅了眼,卡尼要是不整點 “刺激” 的言論,哪能在選民記憶里刷出存在感?
尤其是近年來加拿大經濟增長疲軟,老百姓對民生問題一肚子怨氣。
這時候拋出個 “外部威脅” 轉移矛盾,既能掩蓋自己施政無能,又能煽動民粹情緒——瞧瞧這算盤打得,比商人還精。
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對美國的 “恐懼” 已經深入骨髓。
自從美國喊出 “重返亞太” 的口號,整個西方陣營就跟得了 “恐華癥” 似的,加拿大作為美國在北美的 “貼身跟班”,更是把 “緊跟大哥腳步” 刻進了DNA。
美國天天在耳邊念叨 “中國威脅”,加拿大要是不跟著喊兩嗓子,萬一哪天大哥覺得 “這小弟不夠忠心”,斷了軍事保護或者掐了貿易鏈,那加拿大不得哭暈在廁所?
這種對美國的 “恐懼依賴癥”,早就讓加拿大的對華政策變了形:
明明是主權國家,卻在中美博弈里自動矮化成 “美國的傳聲筒”,連說句真話都得看大哥臉色。
更可笑的是,加拿大還犯了 “拎不清現實” 的老毛病。
他們打心眼里覺得中國是 “脾氣好的冤大頭”,覺得不過是 “打打嘴仗” 而已,中國不至于跟自己較真。
說白了,加拿大的對華政策就像 “踩著兩條船的投機者”:
一邊想從中國這兒賺得盆滿缽滿,一邊想在美國那兒刷 “忠誠值”,結果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 “里外不是人” 的尷尬角色。
這邊拿了中國的能源訂單,轉頭就跟著美國在臺海問題上指手畫腳;那邊收著中國市場的紅利,又在北極事務上給中國潑臟水。
加拿大這種 “既要又要” 的貪婪做派,最后大概率只能落得個 “竹籃打水一場空” 的下場。
畢竟在國際舞臺上,沒有誰能永遠靠 “變臉術” 混下去,尤其是當你試圖在老虎嘴里搶肉吃的時候。
信息來源: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極目新聞】【觀察者網】等(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