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重慶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重慶召開。會上,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的黨委書記伍成莉講述了民主村的故事,分享了打開民主村的幸福密碼的三把“金鑰匙”:讓居民做主、解民生難題、讓記憶永駐。
據報道,民主村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有近萬居民。從“房子破敗了,道路坑坑洼洼”,到如今“擁有完善的綜合服務配套,成為熱門打卡點”,“老廠家屬區”變為“幸福新家園”,民主村的“蝶變”,是重慶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服務群眾面對面”行動的一個縮影。
無論是“進社區”還是“面對面”,關鍵在于堅守“民生為大”的初心,用“民主”這把鑰匙,解鎖社區治理的難題,以此贏得社區居民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民主村的改造不是徹底推倒重建,而是經過重新精心合理地設計規劃,讓老一代人的美好回憶不被抹去,讓他們在這里的生活變得更便捷,用這里的歷史感和煙火氣吸引年輕人到這里、留下來。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保障,一頭連著城市發展。從街道“四方議事會”到建成社區食堂、完善健康服務站,為“一老一小”提供醫療照護等,都是通過院壩會、樓棟會、入戶走訪等方式匯集民意的結果。正是讓老百姓參與其中,讓他們抒發了意見,才打造了民主村雙向奔赴的多元化互動樣本。
老舊小區改出“新活力”,幸福密碼就是“民生為大”。“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改造過程中讓居民“唱主角”,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既留住煙火味又改出新生活,令“幸福新家園”成為“民生為大”的生動圖景。截至目前,重慶全市累計啟動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689個,2025年,全市擬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超過1000個。南岸區南坪街道后堡社區、中山二路老舊小區改造、溪溝街道張家花園老舊小區改造……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發新生,一次次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溫度和力度,讓“民生為大”不斷躍上新高度。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老舊社區”里的“高質量新生活”,夯實了民生之基,厚植了人民福祉,提升了發展溫度,擦亮了價值底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老舊小區改造堅持“投資于人”的民生導向,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關鍵處,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更全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碰撞出社區發展的最優解,守護好社區群眾穩穩的幸福。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