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在上海國際車展前夕,上汽通用別克以一場盛大的品牌日活動,宣告其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及全域融合架構“逍遙”的誕生。這場發布會既是對行業變革的回應,亦折射出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淘汰賽中的焦慮與野心。
別克
轉型確實存在必要性,別克品牌需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
中國新能源市場已邁入“淘汰賽”下半場。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預計達1650萬輛,滲透率超55%。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領域,自主品牌明顯占據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合資品牌份額持續萎縮。
具體到別克來說,其新能源車型如別克E4曾因定價親民引發關注,但是就市場銷量來看,目前顯然并不是很高。
別克至境
面對此景,“至境”的推出不僅是別克搶占高端市場的戰略選擇,或許也是其擺脫“以價換量”燃油車路徑、重塑品牌價值的背水一戰。
“逍遙”超級融合架構的推出,對于別克技術轉型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其“3+3+3”多元拓展能力(覆蓋MPV/SUV/轎車、純電/插混/增程、前驅/后驅/四驅)打破了傳統平臺的局限性。
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的6C LFP超快充電池,支持900V高壓平臺,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350公里”,并通過多面液冷技術將電池熱失控防護標準提升至2小時。
此外,與Momenta合作的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以“不依賴高精地圖”和多重硬件冗余設計,試圖在智能化領域縮小與自主品牌的差距。
別克至境
機遇與挑戰:冰火交織的高端戰場
我認為,目前“至鏡”品牌的誕生,可以國內市場有著較大機遇,當然也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挑戰,可以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機遇層面,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結構性紅利仍在釋放。高端車型需求旺盛,別克“世家”MPV瞄準百萬級市場,填補了合資品牌在超豪華新能源MPV領域的空白。
不僅如此,目前國內政策對智能駕駛的支持(如L3加速落地)亦為技術領先者提供差異化空間。
別克至境
當然,該品牌的可能也會在國內市場面臨一定的挑戰。首先,技術追趕壓力巨大。盡管別克在電池安全與快充領域表現亮眼,但國內部分企業已在城區NOA等高階智駕技術上形成先發優勢。
其次,成本控制難題待解。國內造車新勢力通過全域自研實現極致降本,而合資品牌受制于全球化供應鏈,高端定位與性價比的平衡成為關鍵36。
此外,品牌認知重塑亦非易事。消費者對合資品牌新能源技術的信任度尚未完全建立,“油改電”的刻板印象仍需長期投入才能扭轉。
逍遙架構
當然,對于別克而言,轉型雖然面臨一定的挑戰,不過,以“體系造車派”的姿態整合全球化底蘊與本土化敏捷性,或許會成為破局的重要因素。
其優勢體現在:累計9億公里零自燃的安全背書、12個月內推出6款車型的全鏈路布局,以及泛亞技術中心主導的研發體系。
毋庸諱言的是,市場終將以銷量檢驗成敗。若“至境”系列無法在智能化體驗、用戶運營等軟實力上超越自主品牌,其高端化敘事恐難落地。
別克
本文結語:
應該說,別克的“逍遙”與“至境”,既是技術架構與品牌戰略的升級,亦是合資陣營集體覺醒的縮影。
這場轉型若成功,或可證明傳統巨頭能憑借體系力后發制人;若失敗,則可能成為合資品牌式微的又一注腳。
在新能源賽道的終局到來前,別克的每一步,或許都將為行業提供關于“轉型方法論”的深刻啟示。
在此,我們希望別克能夠迅速完成轉型,不斷在國內市場獲得更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和市場銷量。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641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