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詞兒火了,叫“窮鬼餐廳現原形”。
說的是一些打著“9.9元吃飽”“人均10元管飽”旗號的餐廳,被消費者扒出各種坑人套路:
要么端上桌的菜和宣傳圖差了一個銀河系,要么吃完直接讓人“跑廁所馬拉松”。
打工人本想薅個羊毛省頓飯錢,結果反被商家當韭菜割,氣得網友直呼:
“窮鬼的錢也騙?這吃相太難看了!”
窮鬼套餐便宜的背后,藏了多少坑?
這些餐廳的套路,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掛羊頭賣狗肉”?。
比如某家號稱“15元自助快餐”的小店,廣告里大魚大肉擺得滿滿當當,結果顧客一進門,老板立馬變臉:
“紅燒肉限量一人兩塊,其他菜隨便吃!”
仔細一看,剩下的全是土豆絲、炒白菜,肉渣都找不著。
更狠的還有“9.9元牛肉面”,端上來飄著兩片薄如蟬翼的合成肉,網友吐槽:
“這牛肉怕是老板用顯微鏡切出來的!”
還有些商家玩的是“暗度陳倉”。
菜單上標著“特價酸菜魚18元”,結賬時才發現要額外收5元餐具費、3元米飯錢,紙巾也得掏錢買。
一問老板,人家理直氣壯:
“特價菜本來就不賺錢!”
合著消費者不是來吃飯,是來參加“找茬游戲”的。
最讓人捏把汗的是衛生問題。
有網友拍到后廚老鼠在菜筐上蹦迪,炸串的油黑得像老抽,服務員擦完桌子直接用手抓涼菜……
這種地方別說“窮鬼套餐”了,就是免費也不敢吃啊!
不過話說回來,低價餐飲本身不是壞事。
很多小店靠著“量大管飽”的良心操作,成了打工人的食堂。
怎么才能避開黑心商家,找到真·窮鬼福音呢?
記住這三招:
?1. 看評價先翻差評?
別光盯著商家精修過的美圖,直接去點評網站翻差評。
如果十條里有三條說“分量少”“吃完拉肚子”,趕緊跑!
特別警惕“圖片僅供參考”的小字,這基本等于官方認證“照騙”。
?2. 進店先當“偵察兵”
?坐下別急著點菜,先瞄一眼其他桌的菜量,聞聞有沒有怪味兒。
要是看到服務員從塑料袋里倒預制菜,或者炸雞腿顏色發黑,建議立刻撤退。
記住,省下的飯錢不夠買止瀉藥的!
?3. 算清“隱藏賬單”
?遇到特價菜多問一嘴:
“要另收費嗎?有最低消費嗎?”
碰上老板支支吾吾,多半有貓膩。
結賬時對著賬單一條條核對,別當冤大頭。
?窮鬼套餐該不該存在?關鍵看良心。
其實打工人真不介意環境簡陋點、擺盤粗糙點,大家求的就是個“實惠”。
像有些社區食堂,15塊錢三葷兩素隨便添飯,雖然用的不是頂級食材,但至少干凈頂飽;
再比如夜市里的8元炒粉,老板舍得放雞蛋青菜,煙火氣里都是誠意。
這樣的店就算叫“窮鬼套餐”,大伙也樂意天天光顧。
可偏偏有些商家,把“窮鬼”當傻子。
用淋巴肉冒充五花肉,拿味精湯勾兌高湯,還美其名曰“低價策略”。
這種黑心錢賺得了一時,等消費者反應過來,招牌早臭大街了。
就像網友說的:
“你坑我窮,我送你涼!”
市場需要便宜飯,但不需要“乞丐版”!
說到底,餐飲行業不能搞“價格歧視”。
打工人的錢不是天上掉的,但也不意味著活該吃劣質食品。
監管部門該出手時就出手,把那些用爛菜葉、地溝油的商家踢出市場;
消費者遇到坑人套路更要硬氣維權,該投訴投訴,該曝光曝光。
而對于真心做平價餐飲的老板,咱們也愿意送上掌聲。
畢竟在這個奶茶都動不動30塊的時代,能讓人花小錢吃飽吃暖的,都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
窮鬼套餐不可恥,坑人套路才丟人。
吃飯這件事兒,可以便宜,但不能沒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