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發生在2024年的交通事故,時至今日仍未解決。為了討回一個公道,受害者家屬最終選擇向媒體曝光事件真相。
從酒精檢測、事故鑒定到賠償標準,這些原本不復雜的程序,卻處處讓家屬感到“蹊蹺”。
究竟是家屬在“無理取鬧”?還是肇事者的身份真的起了某種作用?
??♀? 事故經過: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事發時間是2024年4月13日晚上19點40分,年過六旬的王先生騎著自行車從小區出來,準備穿越馬路,前往鳳凰橋下跳操。
可就在橫穿馬路時,王先生被一輛黑色SUV撞飛數米。
從現場照片來看,肇事車輛擋風玻璃破裂嚴重,可見撞擊之猛烈。
對于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來說,這樣的沖擊無疑是致命的。
王先生的女兒表示,事故發生后,有熱心人第一時間撥打了急救電話,120隨后趕到將父親送醫。
經醫院檢查,王先生6根肋骨及鎖骨骨折,更嚴重的是,脊椎出現壓縮性骨折,還有多處軟組織損傷。情況危急,當晚就被送入ICU搶救。
回憶起當時場景,王女士仍心有余悸。她提到父親被撞時頭部著地,頭皮被掀開,場面令人不忍直視。
事故已發生,但一年過去仍無結果?
從王女士的講述中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
客觀來講,事故既然已經發生,接下來就該劃清責任、及時賠償、妥善治療。
而且像這樣比較清晰的案件,通常都能很快出結果。但為何直到如今,家屬仍有諸多不滿?
三大“爭議操作”引發公眾質疑
王女士在4月17日選擇向記者曝光此事,并詳細講述了他們的三大質疑點:
1?? 酒精檢測存在爭議
據王女士透露,事故發生當晚,交警就抽取了肇事者的血液樣本。
但直到第三天才送去檢測,最終結果是未達到酒駕標準。
讓她不解的是,事故當晚她親眼看到交警使用酒精測試儀進行檢測,且設備曾閃爍紅燈。
而最終的血檢結果顯示:酒精含量為22mg/100ml。
王女士認為,采血延遲,可能讓血液中的酒精發生了揮發,導致結果不準確。
2?? 使用簡易程序處理事故
王女士對交警隊出具的事故認定書也表達了不滿。
她指出,交警使用的是簡易程序,但根據規定,只有在事故不涉及重大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前提下,才可適用該程序。
可她的父親被撞至嚴重殘疾,顯然并不符合簡易程序的條件。
更值得一提的是,認定書上并無王先生及其家屬的簽字。
3?? 肇事者反悔,不愿承擔費用
事故發生后,肇事司機曾在警方組織的調解中口頭答應承擔全部醫療費用,包括王先生出院后的長期護理費用。
但對方拒絕簽署任何書面協議。半年后,在責任劃分中,認定肇事司機承擔70%責任,王先生自負30%責任。
此后,肇事方不僅沒有履行承諾承擔費用,甚至只支付了600元的出院護理費。
網友熱議不斷,觀點分歧明顯
事件曝光后,網上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 有網友認為:延遲送檢確實可能造成血液中酒精揮發,影響檢測結果。
- 也有人表示:吹氣檢測和血檢本就有誤差,22mg和18mg之間的偏差也可能存在。
- 對于交警使用簡易程序,不少網友認為確實不妥,應按照一般程序處理。
- 但也有觀點指出:騎車橫穿馬路,本就違反交通規則,王先生的確應承擔部分責任。
從王女士提供的現場照片來看,事故地點確實未見斑馬線的存在,這也為責任認定帶來爭議。
?結語:真相待揭,公道何在?
一樁原本可以快速處理的交通事故,因程序不當、承諾反悔、責任爭議而拖延至今。
這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是制度漏洞?還是人為操作?
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公開透明處理此事,給傷者家屬一個交代,也給社會一個公道。
你對此事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