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焦作日報
2025年4月22日《焦作日報》A06版
落實關鍵技術 打好豐收基礎
我市出臺2025年小麥后期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距離夏糧收獲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小麥一天不收獲,田間管理一天不放松。為確保夏糧豐收,市農業農村局近日出臺《2025年全市小麥后期管理技術指導意見》,明確小麥后期管理要以“防病蟲、拔雜草、防災害、促灌漿、保歸倉”為重點,抓好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奮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
4月20日,孟州市化工鎮新北村的麥田里,無人機在飛手的操控下,為轄區重點區域麥田集中開展“一噴三防”統防統治作業。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蕾 攝
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指導農民依據小麥生育時期和天氣變化把握最佳防治時期,提高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防治效率效果。對小麥條銹病,要堅持落實“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控制全田”防控策略,把病害控制在點片、初發階段。對小麥赤霉病,要抓住齊穗到揚花關鍵窗口期及時噴藥預防,施藥后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噴。同時,合理選用和科學混配防控藥劑,統籌做好白粉病、葉銹病、麥穗蚜等病蟲防治,做到一噴多防。
由于我市水澆條件便利,部分地塊雜草較多,影響小麥正常生長以及產量品質,特別是種子繁育田。確保我市小麥種子田小麥質量,要抓住小麥抽穗前后的有利時機,逐地塊、逐品種做好種子繁育田雜草的人工拔除工作。
在科學防災減損方面,農戶應在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混合噴施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及葉面肥,促進籽粒灌漿,減輕干熱風危害,實現“一噴三防”。要避免在灌漿中后期或有大風的天氣前澆水,以防倒伏發生。一旦發生倒伏,不能盲目進地采取綁扶措施,避免造成二次傷害。發生倒伏的麥田要加強病蟲害防治,收獲時適當調整撥禾輪和割臺位置,確保收獲質量。
“灌漿有墑,籽飽穗方。”對土壤墑情不足、有水澆條件的麥田,應在揚花后7天至10天酌情澆好灌漿水,增加穗粒數,促進灌漿,提高粒重。澆水切忌大水漫灌,避免田間積水。
此外,小麥成熟收獲時間短,極易發生不可預測的災害性天氣,要搶抓時機收獲,及時烘干晾曬,確保顆粒歸倉。對處于蠟熟后期或完熟期的麥田,要搶在陰雨天氣來臨前收獲,防止發芽霉變;對處于灌漿前、中期的麥田,若田間出現積水,要及時排水降漬,保持根系活力,促進籽粒灌漿。優質小麥收獲前進行田間去雜,收獲時清凈收割機內的異品種籽粒,并按同一品種連續作業,防止機械混雜,收獲后單品種晾曬、單品種貯藏,保證優質小麥商品等級。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愛紅 報道
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原創文章版權屬《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版權所有:焦作日報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0013
-- 點擊關注 --
總值班:馬秀清 統 籌:王 鵬 梁易凝
責 編:拜利萍 審 核:豐舒濰
編 輯:劉冠宇 校 對:黃小霞
本報全媒體常年法律顧問:律師呂曉燕 律師朱建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