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這個太行山東麓的山村,曾是中國共產黨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見證了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轉折。在這里,著名的"進京趕考"論提出,將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比作一場大考,而這場考試遠未結束,它穿越時空,在當代中國的肌理中持續回響。
西柏坡的歷史肌理中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1949年3月,黨中央從這里啟程前往北平,毛澤東同志以"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警醒,道出了對歷史周期律的深刻思考。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永恒的精神坐標。這些智慧結晶,不是塵封的檔案,而是活著的傳統,在新時代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
"趕考"精神在當代呈現出新的內涵。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科技創新到生態文明建設,每一項重大戰略部署都體現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答卷人"意識。西柏坡精神教導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來自外部的挑戰,而是內部的懈怠。當代共產黨人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正是對西柏坡精神最好的傳承。
觸摸這片紅色土地,我們能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的深刻對話。西柏坡紀念館里泛黃的電報手稿、簡陋的辦公桌椅,與今日中國高鐵飛馳、北斗組網的現代化圖景形成鮮明對比,卻又在精神血脈上緊密相連。這種對話告訴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趕考"永遠在路上,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這場考試的參與者。
站在西柏坡的山崗上遠眺,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希冀在此交匯。回望來路,我們更加明白"趕考"精神的永恒價值;展望前路,我們更應保持"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堅定。讓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這是對歷史最好的致敬,也是對未來最好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