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記者張琦敏)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生活在翠湖——城市百鳥科普展》亮相昆明翠湖公園。本次展覽以翠湖記錄到的100種鳥作為展示內容,通過科普語言和精美的圖片,向公眾展示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魅力。
正所謂“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自明代起,翠湖公園成為昆明市文脈演變的核心區域,也是昆明市城市中心“小三山一水”建設格局的發源地。昆明翠湖面積僅約15公頃,卻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據關鍵地位。2020年起,一系列科技賦能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在這里展開。水體清淤、棲息地修復、清理外來入侵物種等,讓一灣城市水生態系統逐步具備自我調節與修復的“造血功能”。
如今,翠湖已演變為昆明城中重要的生態濕地,從鳥類的過路食堂,搖身一變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城市家園,堪稱昆明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心臟”。截至2025年4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云南省城市生物多樣性國際聯合研發中心、云南廣播電視臺“多樣星球”數智融媒與云南省動物學會的記錄顯示在昆明翠湖棲息過的鳥類物種已突破100種大關。翠湖,這座城市公園,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野生百鳥園。
為徹底摸清翠湖公園生態改善后的鳥類“家底”,各方力量紛紛行動。云南廣播電視臺“多樣星球”數智融媒工作室圍繞翠湖的生物多樣性開展融媒科普內容創作。國內外專業鳥類研究者憑借深厚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不辭辛勞地奔波于翠湖的各個角落;被戲稱為“老法師”的攝影師團隊,手持專業設備,用鏡頭捕捉鳥類的靈動瞬間,為翠湖鳥類留下一張張珍貴的影像資料;觀鳥愛好者們也滿懷熱忱,積極投身其中,為鳥類記錄貢獻力量。甚至,對自然充滿好奇的青少年兒童們,在學校、家長的組織引導下,參與到自然觀察研學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記錄,展現出對自然探索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公園內安裝的360度監測攝像頭,開啟了高效自動識別鳥類物種信息的進程。
本次展覽通過生動呈現100種鳥類,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公眾可感知的生態語言,架起人與自然理解的橋梁,揭示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珍貴性,讓觀眾了解每個物種對生態平衡的獨特價值。這種科普實踐不僅傳遞生態保護的科學邏輯,更激發公眾從“旁觀者”變為“行動者”,攜手共同譜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動人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