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璀璨的文明、最高聳的山峰、最綿長的河流、最詭異的現象……
為什么地球上如此多的奇觀與謎團都匯聚在北緯30°上?
這些奇觀與謎團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奧秘?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今年地球日的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崇州,這個地處東經103°07'~103°49',北緯30°30'~30°53',幅員1089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僅0.002135‰,卻充滿野性的川西“秘境”。
雪山、森林、花海、草甸、濕地、湖泊……這里既有岷山晴雪、茂林鏡湖的自然景觀,又有景田修竹、林盤綠道的田園生活;既有古鎮聚落、街巷生活的鄉愁意境,又有天府名縣、罨畫崇州的城市名片。
崇州,景觀多樣、文化多彩。當我們說起自然景觀時,它是白塔湖、雞冠山、大熊貓國家公園,它還是一眼千里的沃野平原和層巒疊嶂的高山森林。
當我們說起萬物生靈時,它是大熊貓、金絲猴、雪豹、銀杏、珙桐,以及數不盡的珍稀植被、飛禽走獸。
當我們說起人文景觀時,它是罨畫池、光嚴禪院、古鎮“金三角”,以及多姿多彩的天府文化、蜀州民俗。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著名詩人王勃留存于此的千古絕唱。這里被譽為“蜀中之蜀”,74萬市民和26只野生大熊貓同飲一江水。
近年來,崇州緊扣建設“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智慧韌性的縣市新城”發展定位,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崇州路徑,“岷山晴雪無今古,白塔斜陽照九川”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正次第呈現。
崇州依托“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資源稟賦,構建綠色低碳、永續發展的空間格局,山水人城和諧相融。
劃定280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修復3.5萬畝大熊貓棲息地,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2.28%,守護著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等重大生態工程,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載體,3682種動植物在這里鮮活生長,其中珍稀珍貴野生保護動植物達156種,常有雪豹、四川羚牛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活躍在此。
崇州推出成都首份GEP核算報告,依托30萬畝大田、4萬公頃森林,生態價值轉換、森林碳匯等生態產品不斷豐富,4個4A級林盤景區不斷提檔升級,成為公園城市最美的“生態價值表達”。
讓藍天常在,崇州全力推進大氣污染物減排,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19年的295天提升至2024年的307天,仰望藍天白云、遠觀岷山晴雪成為了市民生活常態。
讓碧水長清,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保護好貫境之河、潤城之水,境內主要河流斷面水體水質率穩定達到地表水II類標準。千畝水域的白塔湖萬頃碧波,文井江、味江、西河等180余條河流滋潤出美田彌望、茂林修竹的景象,詮釋了江河安瀾、城水相融的河湖表達。
讓沃土長凈,建成55個“無廢城市細胞”,“無廢城市”建設初見成效。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天府糧倉自古富庶,是源自“沃野千里”的得天獨厚,更始于“野心勃勃”的智慧和開拓。
在數百平方公里曠野重塑大田肌理,建成25.77萬畝高標準農田、占永久基本農田90.14%,糧食播面產量實現“五連增”。組建全國首個農業共營制研究院,在長江上游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馴服“野性”水稻、小麥新品種,為“中國飯碗”裝進更多“成都好糧”。
這里正在用“野性”的方式演繹工業文明的進化史,電子信息精密狂舞,比亞迪入駐延伸拓展手機整機、汽車電子等產業鏈高端環節。
傳統產業“野性”蛻變,家居、建材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青羊、崇州結對共筑航空裝備的蒼穹之夢,“天空之城”的鋼鐵羽翼即將劃破云層。
這里千年農耕文明與現代藝術野性碰撞,野趣縱橫的生態文旅IP集群崛起,古鎮金三角、天府國際慢城、竹藝村……一個個IP“聯動全域”形成特色旅游產業集群。
在川西林盤融入文創體驗、藝術展覽和研學等業態,林盤經濟破土而出,催生“幸福里”等15家林盤規上服務業企業,農旅融合把“稻花香里說豐年”轉化為生機勃勃的美麗經濟。
這種野性生長力,2024年崇州旅游綜合收入168億元。
這里“野”到生性不羈,以青山為底、綠道為軸、江河為脈。300余公里天府綠道、2個萬畝級濕地公園、257萬平方米綠地里,國際風箏邀請賽、綠道百公里挑戰賽等生態體育IP連年競技。
30萬畝大田景觀里肆意“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竟可以把春天“煮”進火鍋里,何不做個“閑云野鶴”之人,詩書耕讀、田園野趣、康養度假。
明湖未來公園社區、罨畫池歷史文化街區、高鐵商務區等一批公園城市示范項目次第呈現,高品質生態宜居城市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這就是陸游口中“江湖四十余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與“蜀州”互為前世今生的“崇州”。
天府之國的優渥條件讓崇州始終步履從容,汲取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生長養分,練就了自成一格、內核穩定的氣質,這一切得益于這里不羈的風和放縱的心。
釋義多種的“野”,很符合崇州“多面”的特質。
這里天府好田“沃野千里”,自然景致“野”得天然而加以修飾。
這里山巒疊翠、濕地如畫,飛鳥游魚與珍稀草木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生物多樣性的“野趣盎然”。
更重要的是這里有一群“野心勃勃”的人,在希望的曠野盡情撒歡,用智慧和力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北緯30°崇州。
這片被都江堰滋養了近2300年的土地上,野性從來不是文明的敵人。當林盤間成群的白鷺掠過萬畝智慧農田,我們終于讀懂——最高級的“野”,是讓萬物在秩序的經緯中,自由生長。
崇州就是這么“野”。
來源:崇州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