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教育部修訂了《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允許特殊教育學生在特定的情況下降級就讀,這也意味著,留級制度,可能要恢復了。
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留級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被留了一級,我媳婦兒在小學二年級也被留了一級。
當然那個時候留級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多學一年,避免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但是后來隨著人口越來越多,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學位普遍比較緊張,一般就不留級了。
2006年,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強制留級制度被取消了。
取消強制留級的好處顯而易見,學生的壓力下降,整體的學習氛圍也更加積極。
但是現在,一刀切取消留級制度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有些學生跟不上課,但是還要走向更高的年級,導致學習自暴自棄,厭學情緒更加蔓延。
所以,當前這個重啟留級制度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第一:讓學生知識學得更加牢固
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需要在現有的知識水平上構建新的知識。如果基礎知識都沒有學好,讓他們都進入更高的年級,可能導致知識的斷層
尤其是像數學、物理邏輯性、遞進性比較強的知識,前一階段的漏洞會直接影響后續的學習。
現在有了留級制度,幫助他們夯實基礎知識,讓他們在此后的學習當中能夠盡快的跟上課程,給他們提供了系統性補救補缺的機會。
第二:打破學生依賴的心理,讓他們產生危機感,提升學習效率
以前沒有強制留級的制度,一些學生形成了無論怎么樣都能繼續升級的僥幸心理。有壓力才有動力,沒有任何壓力,把學生的一些學習動力也消失了。
適度留級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努力和后果的直接關聯,培養他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對待當前的學習機會。
第三:班級授課可以更好的進行
現在的班級都是按照成績來分班的,除去留級的學生之后,各位同學之間的成績差距就會變小。
成績實在跟不上的留級,可以減少班級的內部分化。對于留級學生來講,也可以因材施教,教師資源的精準配置。
實行留級制度不是把他們主觀的來進行區分,而是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更好地因材施教。
當然在具體落實當中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好的制度還需要非常好的落實,還需要出臺更為細致的準則來保障這一制度的落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