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至20日,由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與山西省古建筑集團工程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2025第一期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技術專題培訓座談會”在大同舉辦。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會長李春林,山西省古建筑集團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方莉、總工程師孫書鵬,江蘇東南特種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今保,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研究館員劉寶蘭以及來自文物建筑管理單位、文博機構、科研院所、古建園林工程單位、歷史文化名城(鎮(zhèn)村)保護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和技術骨干40余人出席了座談會開幕式。本次會議采用“理論授課+現(xiàn)場教學+標準宣貫”的綜合模式,有效推動了預防性保護理念的深化與實踐。
參會領導、專家和代表合影
在開幕式上,李春林會長指出:“傳統(tǒng)的文物建筑‘搶救性保護’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預防性保護’是突破‘搶救性保護’困境的關鍵途徑,我們必須構建一個全面覆蓋、貫穿始終的科學保護體系。”
會上,多位專家學者進行了授課,圍繞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案例、政策法規(guī)與標準規(guī)范等,分享了他們在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實操教學環(huán)節(jié)還選定遼金建筑瑰寶華嚴寺、善化寺作為實景課堂,重點解析木構建筑保護、彩塑壁畫修復等專業(yè)技術。
專家授課
實景課堂
會議還特別設置標準宣貫培訓專場,由江蘇東南特種技術有限公司和東南大學作為主編單位的《文物建筑搶險加固技術規(guī)程》和《古城墻修繕加固技術規(guī)程》兩項團體標準,通過“條文解讀+工程對照”方式完成首輪宣貫培訓。該標準體系首次建立文物搶險工程分級響應機制,為行業(yè)規(guī)范化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
標準宣貫專場
本次座談會的召開,不僅為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提供了重要平臺,有效促進了預防性保護理念向實操層面的轉化,也為加強文物建筑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入創(chuàng)新動能。與會代表一致表示,將以此次座談會為起點,進一步深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類似的培訓模式今年還將在不同地區(qū)舉辦。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信息宣傳部整理、編輯,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下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